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VIP

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精炼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知山川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文章,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整体感知,翻译全文,注意重点文言知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将文意理解上存在的问题用双色笔勾画出来。 3.领悟作者在写景中所寄予的情感。 【导学提纲】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人,曾经担任诸侯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污浊的人世,后隐居,自称“华阳隐居”,他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著作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2、文体常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书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额可以写私人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3、文章主题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空上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4、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徵的一封信,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他遁迹山林,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信中以描山画水昭示自己的所好。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十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职,备受监视,近乎流放心中抑郁、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赏月排解心中的苦闷,借景抒情写下此文,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5、结构思路 《答谢中书书》 第一层(1):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层(2—5):具体写山川之美。 第三层(6、7):以感叹总括全文,期望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丹阳秣陵( ) ?与其奇者( ) 藻荇( )欲颓( )寝( ) 交横( ) ???2.解释 五色交辉:四时: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相与:但少闲人: 遂至承天寺: 【合作探究】 1、《答谢中书书》中的写景如何体现动静相称之美的?(本文写景仅用六十余字却括古今,含四时,兼顾晨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尤其动静变幻最具匠心,从形体、光色、声响三方面分析。)2、将《记承天寺夜游》按内容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⑴ ⑵ ⑶ 3、分析《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提示:结合当时作者被贬谪的写作背景,参考知识链接写作背景答题)4、这两篇文章都是写自然景物的,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提示:本题意在培养学生感知写景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有感情基调,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传达的情感是悲还是喜。参考知识链接写作背景答题)【当堂训练】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是时期的朝人。《记承天寺夜游》是代诗人的作品,他与其父、其弟合称。 2、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是() A 答/谢中书/书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翻译 实是欲界之仙都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下列加点子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自康乐以来 A 自三峡七百里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B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念无与为乐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