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阅读应“善”解文本
内容摘要:教育的本质就是激活人求真向善的本性。在净化学生灵魂,弘扬社会正气方面,语文老师和语文学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应“善”解文本,多彰显善,认可善,发现善。
关健词:文学作品 解读 “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质就是激活人求真向善的本性。在净化学生灵魂,弘扬社会正气方面,语文老师和语文学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应“善”解文本,多彰显善,认可善,发现善。俗话说:视人为佛,人人皆佛;视人为魔,人人皆魔。
彰显善。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是一位勤劳淳朴、宽厚本分、善良无私的母亲,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只是保姆,却具有丰满的内心世界,对“我”爱到极致。她没有所谓的阶级观念,好像也从没觉得我是地主家的孩子。她切糖、夸画、赞儿,甚至梦中做“婆婆”……这种至真、至善、至美的伟大女性,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把他的善性彰显,使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
元杂剧《窦娥冤》,关汉卿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窦娥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她虽年轻守寡,但对婆婆非常孝顺,决定侍养婆婆到老。当官吏要对婆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来解救婆婆的危难,这已经超乎寻常人所谓“善良”的范围了。临刑之前,还央求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引起老人的伤心和气愤。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就越发显出她的冤屈,她的反抗和抗争也就越令人同情。因此,彰显窦娥的善良比彰显窦娥的刚烈更能撼动人心。
积德行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彰显弘扬作品中善良人物的美好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认可善。几乎人人都会有善言、善行、善念,可惜这些善言、善行、善念常常被忽视,甚至把它们渲染定位为恶。这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到:‘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贾母的问话是对外孙女的关心疼爱,除了身体上的,还有精神方面的。贾母的答话明显是在安慰外孙女,怕孩子有心理负担,有“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但是不少教师,依据《教师用书》的说法,把“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解读成贾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这真是牵强附会,硬把善说成恶了。如果贾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为什么不问黛玉有没有念书,而是“问黛玉念何书”呢?还有,“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恰恰说明贾母很重视上学读书,而不是不喜欢、甚至反对女孩子读书。另外凤姐“可也上过学”的问话,刚好作为贾府女孩子上学读书氛围浓厚的一个佐证。
同一篇中,(凤姐)“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里面可能有凤姐借机讨好贾母的意思,但对黛玉的关怀也是实实在在的,爱护宽慰,无微不至。对刚入贾府的黛玉来说,无疑心里踏实了许多。这也是善的表现。
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说祥林嫂“老了”,“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蓝和铺盖到下房去。”“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这些言谈举动,难道不是善性的体现吗?
善与恶是客观存在的,善恶不分固然不对,但是把本来属于善的东西解读为恶,更是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乃至社会风气的净化,都是极为不利的。
发现善。尽管历代对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理论争讼不已,但大奸大恶之徒毕竟只是极少数,同样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环境下,善恶的表现也会有差异。即使是看起来很恶的人,他的身上也会有善念。我们为什么习惯于都把人想得那么坏呢?所以,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无疑会给学生传递一份正能量。
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顽固专制的家长,又是一个懂得榨取、压迫和欺骗工人的资本家,他确实不是善性的人格化身。但他身上也并非恶得没有一点善。不论是“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的是不忘你,为着纪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测试卷.doc VIP
- 2024年9月江苏省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带详解.docx VIP
- 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doc VIP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汇编一.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doc VIP
- 湖南省衡阳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届高三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一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年产6万吨合成蜡深加工项目(红石化工公司)环境影响报告.docx
- 2025年护理人员N1进阶N2考试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DB21T1342-2021 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pdf
- Unit-1-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超好用的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