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 OFFICIAL LANGUAGES DIVISION, CIVIL SERVICE BUREAU 文訊 WORD POWER 第十九期 二零零五年三月 Issue No.19 March 2005 山陰道上行 淺談山水入詩 今天出門遠行,即使是環球之旅,所花時間也不用八十日。全球交通網絡無遠弗屆,旅人都縮地有法,雖然還比不上孫悟空,翻一個筋斗已飛越十萬八千里,但逍遙雲外,日行千里,實在平常不過。 古時交通不便,關山阻隔,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早已是文人學子的志向。山水與文人,自古就結下不解之緣。諸子之文,不乏涉及山水之論。孔子嘗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道家講“道法自然”,可見山水入文,古已有之。只是先秦諸子暢論山水,不在於描摹山水的容貌,而是取譬設喻,或以山水作為人格象徵,或用來表述某種生活理想。 以山水作為觀賞對象,遊憩其中,濫觴於秦漢,風行於魏晉、盛唐。漢末仲長統1退居田園後著《樂志論》:“躊躇畦苑,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抒寫在大自然中怡然自得的心境。魏晉文人好山水,愛遠遊。《世說新語》多處記述時人閑步林野、朗詠長川之樂,如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稱頌會稽(今紹興)山水:“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南朝詩人謝靈運一生“肆意遊遨”,尤好登高覽勝,嘗帶數百侍從,“伐木開徑”而遊山,以致驚動官府,誤為山賊。謝氏所至之處必賦詩紀遊留念,寫下了多首山水名勝詩,風格清新開朗,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洋溢遊山玩水、樂而忘返之情: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 唐代社會繁榮,遊樂之風盛行。青年士子在參加科試之前,到各地漫遊,尋訪大好河山和名都勝邑,增長知識閱歷,是當時一種風尚。唐代詩人大多有出外漫遊的經歷。杜甫在二十歲時,遍遊江南明山秀水,登高懷古,訪道尋幽,十分愜意。李白性喜山水,自言“一生好入名山遊”,2二十五歲便“仗劍去國,辭親遠遊”。3 多姿多采、變幻無窮的山水名勝,既是審美的對象,又是文思的泉源。巍巍泰山、浩浩長江、岩壑深幽的巫峽、煙波浩渺的太湖,以至“日暮風沙裏”的塞外風光,4晨昏晴雪,景致各有特色,文人雅士登臨遊覽,不但紀行寫景,更兼述志抒懷。李白漫遊的足迹遍及大半個中國,所到之處,尋訪名勝,佳作不絕,筆下自然景觀展現,天外奇思湧流。一首《蜀道難》,寫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望廬山瀑布》寥寥幾句,一幅壯觀的瀑布飛流圖已躍然紙上: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峻拔的香爐峯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好像銀河從天而降,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氣魄雄偉,構思奇幻。 歷來模山範水的名篇不計其數,杜甫《望嶽》是其中之一。“嶽”指東嶽泰山,壁立千仞,雄奇壯麗,人文景觀豐厚獨特,吸引歷代文人詩客登臨瞻仰。杜甫寫《望嶽》時,剛開展漫遊旅程。詩中“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二句,力言泰山巍峨高聳,以致山南(向陽)山北(背陰)分割成晝夜迥異的面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當”意即“一定要”,表現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豪情壯語,境界高遠,難怪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傳頌。 遨遊山林,吟風詠月,還可以排難解憂。唐代詩人,往往在縱覽奇麗的山水中,舒散了胸中的鬱結。李白在《江夏贈書南陵冰》一詩中明言“有似山開萬里雲,四望青天解人悶”。另一首名作《獨坐敬亭山》,則表達詩人在山水中肯定自我的價值。 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秋遊宣州,常來此登臨賦詩,《獨坐敬亭山》即寫箇中情趣: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看似信手拈來,隨意揮灑,已刻劃出敬亭山孤寂清幽的境界。在一片寂靜中,隱然透露詩人懷才不遇、遺世獨立的心緒。李白融情於景,頓覺山水有情,敬亭山與他相看兩不厭,成了詩人在羈旅途上的慰藉。 “江山留勝迹,我輩復登臨”,5借助遊歷,山川之美得以充分呈現,不至於“高霞孤映,明月獨舉”。6文因景成,景借文顯,山川風物因詩家品題而名揚天下,不論是詠太白山“直出浮雲間”、7讚嘆杭州西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8抑或描繪邊塞異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9等等,不僅為名勝風景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佳句。 1 東漢政論家(公元180-220年),曾為曹操幕僚。 2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3 《上安州裴長史書》 4 常建《塞下曲》 5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首》 6 孔稚圭《北山移文》 7 李白《登太白峯》 8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9 王維《使至塞上》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The world is a boo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