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源源活水润沃野
——湖北省财政支农改革与创新纪略
编者按:
财政支农资金,是荆楚“三农”的源头活水。在这源头活水的滋润下,湖北现代农业正在实现精彩跨越,奏响了铿锵奋进的时代强音。
近三年来,湖北财政支农工作亮点纷呈。我省现代农业在财政部组织考评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财政部的绩效考评中位居全国优秀省份,其经验在全国推广。2012年,省财政厅还获得全省支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先进单位。
集中财力办大事,好钢用在刀刃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湖北财政以改革创新的思维,科学统筹涉农资金,让其发挥倍增效应、聚合效应,为荆楚三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支农手笔连年加大
财政支农,关键在投入。
近年来,我省财政支农手笔连年加大,更多资金涌向“三农”最盼处。
近三年来,湖北省财政厅按照中央和省委精神,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创新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方式,为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财政厅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财政投入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了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组数据显示:2011-2013年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累计超过1309亿元,年均增长11.37%。2013年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469亿元,比2010年的305亿元增加了162亿元,增长了53.8%。
中央财政资金更多了。湖北省财政厅会同省直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的投入力度,三年来共争取中央财政支农投入268.02亿元,年均增长14.88%。
省级财政预算同样不遑多让。2011-2013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对下转移支付合计达74.07亿元,年均增长19.42%。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在省级财政预算中安排预留增量资金,用于落实中央重大支农政策资金配套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2013年安排水利18亿元、农业4亿元。
此外,省财政厅还加大创新财政投入的力度。通过设立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安排县域经济调度资金、农产品加工调度资金,支持担保体系建设以及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果,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新格局。
支农壮歌越唱越响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财政投入的连年增加,使得财政支农的壮歌越唱越响。近年来,荆楚“三农”呈现出愈发勃兴的态势,湖北农业的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农业生产底盘夯实了。落实各项惠农补贴。三年来足额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117.76亿元,有效促进了粮食稳产、农民增收;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依托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重点支持了水产、茶叶、木本油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实施集中连片开发。三年来,我省共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65100万元,整合其他各级财政资金516401万元,引导社会投入99033万元;支持水稻集中育秧。筹措省级水稻集中育秧以奖代补资金7208万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大型、中型集中育秧基地设施建设,推进水稻集中育秧示范。
农田水利建设基础更牢了。三年来,省财政筹措资金102.34亿元支持水利建设,年均增长7.57%。特别是在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面,共筹措资金33.99亿元,大幅提高和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灌溉效率和抗旱保丰收的能力。同时,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方面,鼓励各地进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蔡甸、松滋等地坚持“先建机制、再建工程”,以产权改革为重点,以财政奖补为支撑,在创新水利工程建后长效管护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兴旺发达。2011-2013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7080万元、省级财政安排3150万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并大力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作为财政支农项目的承接主体参与竞争立项。同时,筹措资金31180万元支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对农技人员、合作社从业人员等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人才支撑。
生态建设更为给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48962万元,确保天保工程顺利实施;筹集资金123968万元,支持开展中央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及森林资源保护。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低产林改造,安排“兴林灭螺”省级配套资金6300万元。大力支持农村能源建设及“以机代牛”工作。三年来安排农村沼气池建设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我省现代农业农村能源发展。
农业科技走进垄上田间。筹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6380万元,争取中央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26500万元,中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经费26700万元,加快我省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省级财政安排农业科技产业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32037-2017 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规范.pdf VIP
- 《我的鞋带我会系》小学一年级劳动教育PPT课件.ppt VIP
- 新发展研究生英语视听说-Unit1-Personality-Traits.ppt VIP
- 焦化厂工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10-铁路运送行李、包裹.pptx VIP
- 英烈传大明山莺列传.pdf VIP
-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治疗.pdf VIP
- SL∕T 618-2021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pdf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xls VIP
- 《“喜迎新中国成立76周年”国庆主题》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