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齐心合力强教育
——信宜市金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国学经典《礼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信宜市有“玉都”美誉。1997年香港回归,广东省人民政府的贺品,就是用信宜市南玉雕制的大型玉雕“一帆风顺”大龙船,南玉也伴随着香港的回归享誉海内外。金垌镇素有“南玉故乡”之称,秉承着传统“琢玉”工艺,把一块块璞玉雕琢成一件件玉器精品。金垌人更是深谙“琢玉”和“育人”之道,发扬先人“教学为先”理念,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把一所所学校建设得美轮美奂,把一个个淳朴的孩子培育成有用之材。
2013年,我镇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全民参与齐心合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谱写教育新篇章。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金垌镇是广东信宜市西部重镇,2003年由原金垌镇和径口镇撤并而成,距市区26公里,总面积195.4平方公里,总人口79000多人,辖2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646个村民小组。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信宜市西大门,交通发达,省道“仙松线”贯穿南北通广西容县,县道“东金线”穿越东西接东镇街道,省际乡道“径杨线”通往广西容县杨村镇,“池径线”接池洞镇,“径安线”接朱砂镇。
我镇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辅以八角、粉蕉、青梅、龙眼、茶叶等经济作物,大力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如速生桉、高脂马尾松、赤黎、青梅、粉蕉、茶叶等;林业以尾叶桉、赤黎、高脂松为主,大人山的中部以下,林木茂密,山东地麓阔叶树、针叶树混交林连片万亩,是全市著名的人工造林带;工业原材料有南方碧玉、板材花岗岩、石英石、滑石等;养殖业方面主要有山塘鱼养殖、山地养鸡和养猪业等;我镇积极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致力发展工业、民营企业,逐渐形成了以毛纺织业、木器加工业、竹器编织业、玉石加工业等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有信宜新八景之一的“玉川龙影”、大人山状元坟、过天坡八面大王阵等。我镇标志性大山——大人山,是信宜市与广西容县界山,山势雄伟,山顶有番禺籍状元庄有恭的祖坟“状元坟”。大人山从西至东九峰并峙,峰峰相连,传说可出九代状元。我镇党委政府思贤若渴,重视育人工程,尊师重教,希望广出贤人;金垌人民崇文向学,教育孩子勤奋好学,见贤思齐,故大人山又名思贤岭。“用贤人,育贤人”,就成了金垌的传家宝,也是金垌的兴盛之道。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贯彻“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坚持“兴镇必先兴教”的发展原则,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硬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目前,我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非完全小学24所,教学点7个,中心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校1所。全镇在校中小学生8107人,幼儿2395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525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镇在确立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的同时,以“齐心合力强教育”为宗旨,真抓实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我镇的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是茂名市标准化学校,2所中心幼儿园为茂名市规范化幼儿园,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党政领导重教育,齐心协力为“创强”。
1、高度认识,统一领导,全面启动教育创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伟业,任重道远。我镇党委、政府历来就把教育工作作为首要工程, 把“强国必先强教,兴镇必先兴教”的现代教育理念统一到全体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上。在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指引下,金垌镇的领导人更有信心让金垌的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脚踏实地地开展教育创强工作。一是召开教育创强动员大会。制定了《金垌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强”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步骤等。二是落实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由中心学校校长为办公室主任的 “创强办”机构。“创强办”明确分工,成立宣传组、项目组、筹资组、资料组和督查组。三是落实责任。镇党委主要领导是“创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镇与村签订“创强”工作责任书,各单位各部门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创强”工作深入民心。
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以来,为了让“人人知道“创强”,人人参与“创强”,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强”专题会。镇召开 “创强”动员大会后,各村分别召开“创强”座谈会,各所学校召开了 “创强”家长动员大会,使全镇人民都知道创建教育强镇的意义、目的。二是通过张挂横幅、标语,派发倡议书、《给家长的一封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