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资本家抢滩港九:荣智健进军香港
在内地改革开放前,在港的中资公司有中银、华润、招商、中旅4家,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处、对外贸易部、交通部、国务院侨办。20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这4家公司发展缓慢,在港影响甚微,业务仅限于金融、贸易、航运、旅游。
从70年代末起,香港中资进入第二春。中资四大元老获得长足的发展,另有大量内地公司来港发展。
一、注资“泰富”
1979年10月,直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董事长为荣毅仁,开办费是邓小平特批的5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不是党委会,而是董事会,这在当时的内地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荣氏家族是旧中国著名的大资产阶级。上海解放后,荣毅仁被誉为红色资本家。他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要职。
荣智健为荣毅仁的长于,毕业于天津大学机电系,是一个从小过着富裕生活,青年时代(文革时期)饱受政治歧视和生活磨难的资本家后代(荣一直否认他是高干子弟)。1978年,荣智健来港投靠亲戚,持有一些父亲给他的纺织股(具体数不详)。1985年他卖掉自己的电子厂,身价已有4亿港元。
这一年,荣智健居留满7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这一年,北京中信在港的投资机构,在港注册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卖掉自己的公司后,应邀来香港中信帮助策划。次年,他正式进入香港中信,任董事职务。
1987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重新注册为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接替米国钧任董事兼总经理职务,董事长为唐克(后由王军接替)。北京中信董事长仍是荣毅仁。1994年,荣智健对记者开诚布公地说:“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
荣智健并不否认父辈对他的作用,但他又十分自信地肯定自己的能力。最能体现他经营能力的是中信泰富。
荣智健有心创立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
1988年,国务院下令对在港的中资公司进行整顿。在这期间,荣智健积极寻找借以上市的壳——泰富发展。泰富发展的前身是冯景禧旗下的新景丰。股权两度易手,冯氏家族占19%,李明治的澳洲辉煌国际占21%,曹光彪的永新企业占50.7%控制性股权。
这时,曹氏正为港龙航空弄得焦头烂额。有意将泰富作壳出售。
荣智健在香港商界巨子李嘉诚、郭鹤年的帮助下,于1990年1月聘请收购专家梁伯韬、杜辉廉的百富勤为财务顾问,与曹光彪私下洽商之后,中信宣布正式全面收购泰富,以每股1.2港元收购曹氏的50.7%股份,并以同样条件收购全体股东的股份。泰富市值7.25亿港元,是一家投资地产的小型公司。经过复杂的换股增股,到1991年6月,泰富发行新股集资25.1亿港元,郭鹤年、李嘉诚认购新股。其股权分配是:中信49%、郭鹤年20%、李嘉诚和曹光彪均为5%,其余为公众股东。泰富发展易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一年,中泰盈利3.33亿港元,业绩不俗。
中泰更上台阶,是从投资公司转为投资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开始的。中泰首役,是收购大型商行恒昌。
二、恒昌纷争
恒昌企业的实体为大昌贸易行,于1946年,由恒生银行元老何善衡、梁球瑶、何添、林烦炎等人创立。经过数十年发展,大昌已成为香港的大型综合性贸易公司。恒昌为大昌的控股公司,恒昌、大昌均未上市,规模及效益却绝不比蓝筹股公司逊色。
大昌的经营范围,除传统的粮油贸易外,还代理化妆品、数个品牌家电音响、数个日本名牌汽车、建筑装修材料的销售。其中以汽车贸易最引人瞩目,它拥有7家汽车行,占全港汽车销量的四成。
恒昌掌权的两位元老,何善衡九十高龄,13名子女无一人愿打理恒昌。梁球瑶88岁,膝下无子女。198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中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埠香港深受影响,贸易商行大昌前景黯淡。
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遂生退休之意。这便成为何善衡、林秀峰组织财团收购恒昌的契机。恒昌虽未上市,其股东却有430人之多,是一家标准的公众持股有限公司。因此,收购完全按照上市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进行。这在香港股市收购战中十分罕见。
1990年8月10日,恒生银行首任董事长林炳炎之子林秀峰、周大福企业老板郑裕彤、中华制漆主席徐展堂合组的备恰公司正式成立,作为收购恒昌的旗舰。据传,收购共涉资约60亿港元。
当时,伊拉克狂人萨达姆一举吞并科威特,西方经济学家预言将会爆发世界石油危机。如此,将会直接打击恒昌的汽车代理业务。
恒昌元老卖盘之意更加坚决。据市场传闻,当时老人原则同意备恰的254港元1股的收购价。备恰向汇丰贷款40亿港元作收购之用。汇丰的条件是,收购一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