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草井沟煤矿501西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docVIP

《芦草井沟煤矿501西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芦草井沟煤矿501工作面 矿压分析报告 报告编写: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 技 术 部:__________ 总工程师:__________ 生产技术部 2011年 1月11日 1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 3 1.1矿山压力观测的目的 3 1.2 矿山压力观测的方案 3 2 工作面矿压实测分析 4 2.1工作面支架压力历史曲线 4 2.2工作面初次来压分析 8 2.3 支架工作阻力频率分布 13 2.4支架初撑力分析 17 小结: 21 1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 1.1矿山压力观测的目的 (1)掌握501面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2)分析支架运行特征与工况,评价支架适应性,为以后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提供基础。 1.2 矿山压力观测的方案 工作面观测主要内容为工作面支架压力观测,观测仪器采用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DW-60型支架压力记录仪主要用来监测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该仪器采用先进的钢弦式传感器,钢弦传感器与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如应变片,压阻式等)相比具有坚固耐用、可靠稳定、防潮防震、寿命长、频率信号输出、能够长距离传输而不会由于电缆电阻,接触电阻变化引起明显的衰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煤矿井下潮湿、有爆炸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测站沿工作面布置方向共分为3个测站,分别位于工作面的上部(76、77、78号支架)、中部(40、41、42、43号支架)和下部(4、5、6号支架),工作面安装的CDW-60型支架压力记录仪布置如图1-2-1所示。 图 CDW-60型支架压力记录仪测站安装示意图 支架压力观测经设备安装调试后从20年月日起工作。 2 工作面矿压实测分析 2.1工作面支架压力历史曲线 图2-1显示了支架从2010年11月9号到2011年1月16号的支架的压力历史曲线,由支架的压力历史曲线图可以看出在2011年1月8、9、10号工作面初次来压,其中在工作面中部支架40、41、42、43号的压力记录数据上显现较为明显,表现为压力突然增大,中部多数支架安全阀开启。 4号支架压力曲线 5号支架压力曲线 6号支架压力曲线 40号支架压力曲线 41号支架压力曲线 42号支架压力曲线 43号支架压力曲线 76号支架压力曲线 77号支架压力曲线 图2-1 78号支架压力曲线 2.2工作面初次来压分析 顶板来压步距主要是用加权阻力和最大阻力来进行确定在分析来压情况前,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1)加权阻力(时间加权阻力):是指一个采煤循环或一定时间段(本课题计算以天为时间段)内支护阻力的平均值,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小时。 (2)最大阻力:是指一个采煤循环内或一定时间段内支护阻力的最大值。 (3)平均阻力:是指一个循环内或一定时间段内支护阻力的算术平均值。 (4)平均加权阻力:是指观测期间加权阻力的平均值。 (5)平均最大阻力:是指观测期间最大阻力的平均值。 (6)来压判据:顶板来压步距主要是用加权阻力和最大阻力来进行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阻力判据: 式中:——最大阻力来压判据,kN; ——平均最大阻力,kN; ——最大阻力均方差,kN; 加权阻力: 式中:——加权阻力来压判据,kN; ——平均加权阻力,kN; ——加权阻力均方差,kN。 均方差用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第次的测量值; ——有限次统计的平均值 最大/kN 加权/kN 平均阻力 均方差 判据 平均阻力 均方差 判据 4# 2086.50 1114.77 3201.27 1293.29 721.54 2014.83 5# 2717.41 880.06 3597.47 1913.23 915.75 2828.98 6# 2814.05 965.36 3779.41 1897.06 959.13 2856.19 40# 2650.53 1368.96 4019.49 1338.27 796.97 2135.24 41# 2624.62 1389.15 4013.77 1467.96 860.09 2328.05 42# 2856.84 1169.42 4026.26 1670.19 768.13 2438.32 43# 3045.83 1503.57 4549.40 1895.73 1100.54 2996.27 76# 2931.34 1045.78 3977.12 1939.85 1063.93 3003.78 77# 2526.51 1161.65 3688.16 1454.35 670.60 2

文档评论(0)

fuzax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