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拾掇生活中的传统之美
湖南省慈利县第六中学 189班 黎锦京
指导老师:吴轶云
?
漫溯历史长河,我走在夕阳的枫桥边,寒山寺的钟声依然清越,穿过长长的历史空间传进我的耳鼓。这一刻,心灵之中的回响骤然于这钟声融合为一,不由陶醉在这缥缈的梦境中。哦,这寒山寺的钟声原来如此美妙,早已成为我欣赏古代文化的常识。
粉脂淡抹,浮云流苏,丝棉细织,罗纹密布,半支金钗,一环秀玉。朵朵丹花似火,一袭红袍如绯,细步踱,凌波微步,手执画扇,回望遮面,笑靥如花。
印象中,这就是最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女子,含羞不怯,似笑非笑的内敛,是一眼便能认出的中国味。
?古朴的装潢,独特的格窗,上面是戏耍的剪纸。木质桌椅雕着流云的流饰,太师椅旁安放着一个小小的火盆,铜纹有些模糊,大抵是梅花的图案。从屋顶上垂下长长的麻线,吊着大大的中国结。墙上有一幅很惹眼的油画,可画中却是一位中国女子,有飞天的神韵。这就是传统的古玩店。为何如此温暖?为何如此亲切?注视着年过半百的老店主许久,我似乎读懂了什么。
耳边回荡着周杰伦的《兰亭序》,不是很喜欢听的歌,却独爱这一首。因为我从中欣赏到了中国文化的常识,听出了中国的味道,不同寻常的味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么整齐、那么清脆的童音传来了。循声过去,原来站在讲台上的有孔子,有孟子,传道授业,解答疑难,于是在他们身后,修身齐家平天下,一代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仁人志士向我们走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是屈原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原则忧其君。”这不是范仲淹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不是于谦吗?哦,是的,这些精神家园中的爱国情操的常识之美,在这一刻征服了我。
于是提起郑板桥,相信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那幅“难得糊涂”的字幅,四个古拙的大字,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郑板桥是一个以擅画兰、竹和自成一体的书法著称于世的奇人,他画兰画竹50余年,并将画竹的技巧用在书法中,最终自成一体,这就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板桥体”。书法中独一无二的常识之美,在这一刻让我心动不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大的桑林,好美的姑娘,素手纤纤,上下翻飞,怎不令人爱慕。这不,那边高岗上,正有一位多情的男儿引吭高歌。原来,我又走进了诗情画意的精神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不是陶公的世外桃源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不是隐居山林的王维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不是苏东坡在对月怀人吗?哦,是的,我已经撞进了中国诗歌璀璨的王国,处处是珍珠,处处是宝石,在其中流连,拾取便便的美好,在这里心灵顿时得到栖息。原来,懂得古典诗歌这个常识竟然是如此美妙。
我想,真正的美丽是需要诗意的。快乐只是美丽的基础。钱钟书说,“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但是有了方糖,固然可以使生活多味,却并不能再有更高的精神享受。而真正的美丽,是具有懂得诗意的常识。
人那,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不管风吹雨打,不管沧海桑田,总是有诗人,有诗意,装点着世界。慢慢走,欣赏吧!在古近代文学常识中,有高唱“酒入豪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酿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有低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韩愈……
诗意就是流传千古的美言佳句,诗意更是美言佳句后的故事和心情。它不仅是文人骚客们玩弄的一种小把戏,也是远古以来人们的精神向往。它,就是一种常识之美。
“五月五,赛龙舟,人鼎沸,锣鼓敲。”端午时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开始了。锣鼓声响彻云霄,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直向终点冲去。置身在这节日的缤纷里,我又走进了传统的美好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让人目不暇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红彤彤的新年闹起来了;“正月十五闹元宵,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情人节;“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圆逢月半”,中秋之月分外圆;在传统节日里徜徉,琳琅满目的特色物品令人无比向往,传统文化的这个常识,再一次被我拾取,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穿透记忆,走在常识的美好之中,我拾取灿如珍珠的美好,这需要传承,需要珍藏,因为她们可以深厚我们的底蕴因为她们敦促我们珍惜美好的生活,尤其是在这些美好越来越被现代的尘垢封存的时候,让我们的心多一点沉淀。
青石板上月光明,小楼阁下细水流,一盏青灯通夜,青杯绿酒醉,窗外烟花多多,院中爆竹声声,国事须记,尝识须知,乡情莫忘。
我只是默默地盼着,这亲亲的中国味—传统之美不要消失,而要不断弥漫,香溢满出……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六中学 吴轶云
?
前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