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先进事迹:“交流村官”
                      
    40年里,他先后5次被异地交流到全县最贫穷、条件最差的山村任党支书、村委会主任。
    40年里,他每到一地都凝聚人心,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使一个个穷山村先后改变了面貌。
    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说他是全省被交流最多的“村官”;延安的干部群众称赞他是“延安精神的传播者”;听了他的事迹报告的人认为,他的行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个基层共产党人身上的最好折射。
    他的名字叫乔占山,现任陕西延安市黄龙县八家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共产党人的职责就是领着群众向前走”
    1960年入党的乔占山今年66岁。这个不是“国家干部”却像“国家干部”一样被调来调去的“村官”,从农业合作社时期起就被延安黄龙县曹店乡党委先后派到郑家沟、沙曲河、王家店、泄湖等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曾在曹店乡当过党委书记的黄龙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安季说,每次交流老乔,都是让他去“啃硬骨头”,但每次他都不讲任何条件就去了,最终领着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1998年,乔占山在泄湖村支书位置上干了22年,使这个昔日的穷村彻底变样后主动要求退下来。当时,距泄湖10多里的八家梁村因干部不团结,上访告状的不断,虽换了3任支书,村里却还是老样子。本来就是过去逃荒来到这里的村民,不少人因失望而再度背起铺盖远走他乡,使原有500口人的八家梁只剩下了140多口人。在这种情况下,曹店乡党委决定让乔占山到八家梁任村支书。
    儿女们知道八家梁山大沟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不说,吃水还要到山下去驮,都反对他去。乔占山说,乡里都决定了,不去怎么行。再说八家梁的群众确实太苦了,那样的穷村子需要有人领着把穷根挖掉。儿女们知道父亲的脾气,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住,第二天送他去八家梁时都哭了。
    乔占山赶着牛车、拉着被褥到了八家梁,在一孔破窑里安顿下来后就把村里人召集起来。他对党员说,共产党员不管到哪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带领群众向前走都是自己的职责,当年红军万里长征到咱延安,还不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咱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快把大家发动起来,挖掉八家梁的穷根。他对群众说,人心齐,泰山移,延安时期中国的困难多大呀,最后革命还不是胜利了?靠的什么?靠的就是团结一心。只要大伙拧成一股绳,用不了几年八家梁就会大变样。
    村里的老党员夏福友告诉我们,那年冬天和第二年春天,老乔领着八家梁的男女老少上山修路,硬是把一条羊肠小道修成了宽6米、长12公里的盘山路。试通车那天,村民们高兴得像过年似的,拉着山货到城里去卖,老乔却因劳累过度好几天都躺在窑洞里。他说:“老乔这个交流村官跟那些说大话吹牛皮不干实事的官比起来,反差真是太大了。”   
       “啥时候都不能丢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路修通了,但对于集体无分文积累、大部分村民还没脱贫的八家梁来说,解决吃水、住房却又是难题。可老乔说,这么多年来他有一条经验:只要真心实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在海拔近2000米的山梁上靠打井解决水源,八家梁的实力还做不到,但乔占山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平均400毫米的年降水收集起来,就能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到八家梁的第一个春节,乔占山让上山来过年的儿女帮他打了一眼水窖。第一场春雨过后,他把村里人叫到他的水窖前,让大家品尝了过滤澄清的水后,鼓动家家都打水窖。他还多次跑到县里争取资金,以每窖补助500元的办法来推动打窖蓄水。现在全村已有160多眼窖,不但解决了人畜饮水,果园用水也有了保证。
    村干部说,为给群众建新房,老乔听说国家移民搬迁扶贫的项目到了县上,不知往县里跑了多少回。没有车,5公里的山路就靠两条腿。当项目争取来,全村户户都规划有新居后,老乔笑着说,发扬传统不仅仅是艰苦奋斗,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抓住了机遇就是“庆功酒”,失掉机遇可就成了“伤心泪”。
    八家梁有丰富的草场,但过去只强调粮食生产,不看市场,畜牧业没发展起来,满山的林果也没有一样形成主导产业。老乔到八家梁后,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提出“近抓畜牧远抓干果,依靠科技发展自我”的思路,滤布并对舍饲养羊、发展核桃为主的干果业,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全村人均养羊已达10只以上,特困户、贫困户都靠养羊翻了身,核桃栽种面积也达到1000多亩,而且市场前景越来越好。
    现在八家梁村人均纯收入已从过去的几百元上升到去年的1730元。第一批22户81口人已搬进了新房,到年底,全村人都可告别土窑洞迁入新居。66岁的村民李顺昌从住了几十年的黑窑洞里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屋时,摸着瓷砖贴面的墙壁激动地哭了。村里不少老人都说,在八家梁过了一辈子,就老乔来后的日子最开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