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先进事迹-王进喜-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docVIP

个人先进事迹-王进喜-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先进事迹:王进喜-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一顶普通的工作帽、一身沾满油污的工作服、一张粗旷而刚毅的面孔,还有那在冰天雪地中手握刹把的身影…… 这是从六十年代起,全国人民就已经熟悉的铁人一一王进喜的形象。他是一个在我国石油工业第一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我们为党争光,为人民争气,为了多打井、多出油,快快把咱们国家建设强大,吃点苦,受点累算个啥!艰苦就是光荣,艰苦就是幸福。” 1960年春,正当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美国加紧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苏联又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在这严峻的时刻,我国在大庆地区发现了储藏量十分丰富的大油田。根据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大庆拉开了序幕。王进喜同志就是这时候带领一二0五钻井队,从玉门千里迢迢来到大庆的。 来到大庆,王进喜看到天南海北前来参加会战的几万名战友,看到铁路沿线摆了几十里长的堆积如山的设备器材,看到就要开发的一望无边的大油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满怀激情地站在大草原上,扒开积雪,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来。嘿!这是什么样的土啊?黑呼呼的!这时,他仿佛看见了覆在这黑土下大片大片的油层。他撩开身上的老羊皮袄,大声地对战友们说:“看,这儿就是大油田,这回咱们可掉进大油海里了!同志们,甩开钻机干吧!这一下子可要把咱们国家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这个从来没有流过眼泪的老工人,高兴得热泪直流。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开地层,让乌黑发亮的原油哗哗地喷射出来…… 三月的大庆,朔风呼号,滴水成冰,由于会战上得很猛,几十万人一下子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大荒原上,一时出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产生了大问题…… 为了战胜困难,油田党委组织会战职工召开了动员大会,工人们纷纷表示决心,要克服困难,拿下大油田。王进喜说:“我们工人阶级,就是要有这样的雄心,现在我们吃点苦,流点汗,为的是快快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只要国家有了油,咱们石油工人再苦再累也高兴。” 这时候,钻机还没有运到,钻井队天天派人到车站去等。王进喜更是坐不住,睡不稳,为做好开钻准备而到处调查访问,了解地层情况。不几天,钻机到了,但是吊车、拖拉机不够用,60多吨重的钻机躺在火车上卸不下来。大家都很着急,王进喜说:“没有吊车,咱们有人在。毛主席不是说人是最可宝贵的吗?只要有人在,咱们就有办法把钻机卸下来。” 全队的工人们被队长那冲天的干劲和激情所鼓舞,“上呀”!一声呐喊,大家行动起来,从清晨一直干到太阳偏西,硬是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运到井场。接着,他们又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耸立在大荒原上。 可是,要开钻,没有水不行。当时,水管线还没安好。王进喜对大家说:“咱们有条件要上,滤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人建议用盆端水,有人不同意,说:“你们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的?”王进喜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们国家!” 他带领着工人们与井场附近的群众一起,硬是用桶挑、盆端,奇迹般地运来了几十吨水,使钻机提前开钻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终于喷出了乌黑发亮的原油。 为了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坚持会战,油田党委号召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盖房种地。王进喜立即组织职工家属打土坯拣木料,用自己的双手盖起一栋栋“千打垒”的土房。他还带领大家开荒种地,没有拖拉机,就用人拉犁。经过二年奋战,到1962年,他领导的钻井二大队盖起了7000多平方米的“千打垒”宿舍,这一年,收获粮食5万多斤,蔬菜几十万斤。当严冬到来的时候,全队的工人和家属都住进了温暖的新房,吃上了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 大庆油田发展起来了,但王进喜仍然不忘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他亲自组织了一个废旧材料回收队,和工人们一起,风里、雨里、泥里、水里,连一颗螺丝钉、一小块废钢铁都拣起来。这件事,受到广大工人和干部的赞扬。但有些人不理解王进喜为什么要去关心这样一件“琐碎”的事情,个别人还说什么“搞回收没出息,不光彩。”王进喜把回收队带到十年前打下的第一口井边,回顾当年“人拉肩扛搞会战”的情景,他对大家说:“艰苦奋斗的传统永远不能丢。把散失的材料捡回来,重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意义大得很!” 在王进喜带动下,大庆油田许多单位都成立了回收小队或修旧利废小组。他们把回收来的许多钢材修好配好,重新安装成井架,并将一些废旧设备修复了再用。王进喜高兴地说:“这些井架、设备,不光大油田用得上,有的还可以交给地方用,坚持这样做,我们国家就能发展得更快了。”

文档评论(0)

mi191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