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会在职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王凤义 赵贵平
摘要:
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重要阶段,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地区差距和利益格局差距加深。人们的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在深刻转型,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逐年上升。工会干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努力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社会转型;工会维权;心理健康
近年来,据媒体报道,我国部分员工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为什么这些员工会如此轻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企业肯定有问题,但这绝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
一、社会变革引发职工心理焦虑群体性特征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重要阶段,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地区差距和利益格局差距加深。人们的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在深刻转型,而我们整个社会对此警觉不够,这是悲剧连续发生的大背景。过去,人们为了生存而挣扎,可能宁可累死也不愿饿死,对精神心理层面的需要不太看重。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他们开始觉醒,产生了很多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如果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找不到做人的价值,感受不到尊严与爱,可能就会绝望,也就可能会想到或选择结束生命。根据弗洛伊德的文明压抑理论,高度发达的文明离人类自然状态越来越远,个体必须远离本我状态去接受外界强加的规则和约束,从而导致深深的压抑。急剧的社会变革必然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问题,职工队伍中的心理焦虑群体性特征更加明显。首先是民生焦虑:住房、医疗、教育让许多人不堪重负;发展不平衡、机会不均等、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更容易使人产生社会危机感;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让人缺乏社会安全感;还有基本生活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其次是信仰焦虑:社会上诚信缺失使人又少了一份社会信任感,一些官员的腐败及为富不仁也使人缺乏社会依附感。再次是职业焦虑:就业形势严峻,工作节奏加快,以及随之而来的竞争加剧,使不少职工经常处于紧张、焦虑和不安的精神状态。这些心理焦虑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约有 10 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影响,并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有关专家也发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第一号敌人”的警告。国际劳工组织也指出,心理疾病已成为继心脏病之后使员工“无法工作名单”的第二位因素。事实上,我国职工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亦已经相当突出,这可从以下的数字得到证明。国家疾控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卫生部公布有88%的外来民工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然而,目前大多数人还在忙于谋生,无暇顾及情绪的起落。显然,如果我们要想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那就不能不正视这一问题。物质维权若不辅之以心理维权,人往往就会被扭曲的心理所吞噬,导致社会发展的动荡甚至停滞,大大增加社会发展的成本。
二、职工群体性心理焦虑的原因
员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群体性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员工所受到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与个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压力的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扭曲、变形与改变,积之成疾,聚之成患。一是职场压力或职业压力。一方面急速推进的市场经济和飞速上升的待就业人数,使得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内部过于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来自同事的“白热化”竞争甚至排挤,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而这其中,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似乎更为直接。不少企业只是过分强调业绩的重要,而忽视了对于员工工作压力的疏导和紧张心理的缓解,使得员工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仅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的亚健康状态,还要经常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和领导层的苛刻挑剔。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经营竞争、管理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就业竞争等等压力,几乎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员工像机器一样超负荷、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只是职业压力的表现之一,因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甚至“今天工作很努力,明天也得努力找工作”。还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组织文化恶劣导致的与同事和上下级关系、部门关系冲突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无暇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因结构和岗位调整而产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人们在职场中的心理与行为。
二是社会压力。改革开放和转轨变型时代的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