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为政》)
2. 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这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3.《庄子 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4. 《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 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6.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7.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想鲜明、语言精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说,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的自身特点联系起来。
9.李清照在《词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张炎的《词源》则对词提出了“清空”和“意趣”的审美要求。
10.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真心,提出了“童心”说;而后受其影响的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则提出了“性灵”说。
11.清代的李渔在《闲庭偶寄》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
人物和中心情节。
12.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司空图的)“四外”说:“四外”说是指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提出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就是所谓的“四外”说。(2分)“四外”说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细分则内涵略有不同:“韵外之致”,应该是指意境作品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1分)“味外之旨”则应是侧重指意境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1分)“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则是指意境作品在表层描绘的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
2.(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是明代后期重要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李贽在《童心说》一文里提出来的。(1分)根据他的论述,所谓童心就是未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亦即是真心。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价值。只要有童心,就“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3分)从这种观点出发,李贽对于正统文人所不屑一顾的通俗文学,如《西厢记》、《水浒传》等,都给予了“天下之至文”的高度评价。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D )。
A.“不平则鸣”说 B.“疾虚妄”说
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 D.“发愤著书”说
3. 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古代诗论家是( B )。
A.南朝梁代的钟嵘 B.唐代的皎然
C.明代的谢榛 D.清代的袁枚
4. 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论家是( C )。
A.唐代的司空图 B.宋代的严羽
C.明代的袁宏道 D.清代的袁枚
5. 提出“格调”说的清代诗论家是( A )。
A.沈德潜 B.王夫之
C.叶燮 D.王士禛
四、翻译题(10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祥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钟嵘《诗品序》)
答:五言诗在诗的各体中居有重要的地位,是众多诗作中有滋味的,所以说合于世俗的口味。难道不是因为(它)指陈事理、塑造形象、尽力抒情、描慕物象,是最为详尽切当的吗?(3分)所以诗有三种手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而意思还有余,这是兴;借事物比喻情志,这是比;直接书写事物,用言词寓含着写事物,这是赋。(4分)扩展这三种手法,斟酌地运用它,用风骨来巩固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体味它的滋味无穷,听到它的动心不已,这是诗中最好的啊。
五、简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结合文学史,谈谈他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答:(一)孔子在《论语 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提出了“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