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性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铁性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 2012.1-2016.8 依托部门: 教育部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前述部分论述的国家重大需求与遭遇到的瓶颈问题,凸显出三类智能材料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对我们的前期工作成果进行梳理,可以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科学途径,就是将具有物理共性基础的三类材料进行对比性研究,基于物理的平行性,相互借鉴各自的新发现、新性质,寻求从原理性的高度实现突破,并据此在原子、畴结构等多个尺度下进行材料设计,以寻求同步实现三类智能材料的驱动输出最大化和能量耗散最小化,进而研制新型智能材料,为其实用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从表面上看各不相同的三类智能材料如果从基于序参量(order parameter)的唯像角度来看则存在着如下物理及材料科学共性:(1)它们都具有响应外界物理作用的被称为“序参量”的某种“矩”(moment)(磁矩、电偶极矩或弹性偶极矩(strain dipole);(2)这些矩都以“畴”的方式存在和被约束(在畴内一致排列,而畴间排列不同),以获得基态下能量的最小状态;(3)在外界各种物理能量的作用下,系统新的能量平衡的重新实现都是通过矩转动和畴壁移动的共同方式;(4)矩和畴结构的改变都有效地耦合了晶格的畸变,并在宏观上显示为应变输出。这些共性意味着三类材料很可能存在共同的物理基础或材料科学基础。这里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下与提高三类智能材料性能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 2.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内涵 关键科学问题: 基于序参量与广义缺陷耦合作用的智能材料共性材料科学基础及其高性能化 内涵:(1)如何根据Landau理论,合理地考虑序参量与控制材料行为的广义缺陷(掺杂,溶质原子等)的耦合作用,进而建立能够正确理解和预测三类智能材料的相稳定性、畴结构特征、宏观性能的统一理论框架。(2)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框架寻找提高性能的有效机制进而实现三类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 2.2 相关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上述关键科学问题将进一步细化为如下具体的相关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关科学问题1: 三类材料的统一物理模型以及在原子、畴结构等多尺度下设计高性能材料的准则 基于前期在形状记忆合金和压电材料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以及模型的类似性(王云志课题组,PRL 2010),建立基于序参量和广义缺陷(掺杂,溶质原子等)耦合的统一物理模型(图2.1)。基于该模型研究材料在原子序参量、畴等多个尺度的演化规律以及对宏观性能的决定作用,进而提供在原子、畴结构等多个尺度下进行材料设计的准则,为同步实现三类智能材料的驱动输出最大化和能量耗散最小化(即窄滞后)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研究内容: (1)阐明三类智能材料统一的物理基础和建立统一的理论模型。运用多尺度模拟方法来预测广义缺陷(掺杂,溶质原子等)对于铁性材料微结构、相变和外场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这一系列模拟结果,建立调控铁性材料场致应变性能的统一模型,为开发新型智能材料、同步实现驱动输出最大化和能量耗散最小化(即窄滞后)提供理论依据。 (2)基于广义缺陷的整体效应(global effect)建立智能材料准同型相界(MPB)的理论模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原子尺度模拟,研究位于准同型相界附近的材料的稳定结构和极化特性,研究各相之间的相互转换机制和外界宏观条件(化学成分和外场)对各单相性能的影响;使用相场模拟方法研究准同型相界附近的微结构和相失稳过程,理解MPB及相对应的三临界点的高性能以及耗散(滞后)特性,进而提出基于MPB原理设计高性能材料的准则。与此同时,为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实验上对三类智能材料的MPB的微结构和宏观性能进行研究,与理论及其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改进修正理论模型。 (3)基于广义缺陷的局域效应(local effect)建立铁性玻璃的理论。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原子尺度模拟,研究点缺陷的能量分布(短程有序度)以及带来的原子尺度上的材料性能(点阵应变,极化和磁矩等)的变化,并定量地计算该尺度上材料性能对外场(热,力,电,磁等)的响应和相应的场致应变(局部效应)(详见王云志、李巨综述:“Overview No. 150: Phase Field Modeling of Defects and Deformation,” Acta Mater. 58 (2010) 1212-1235.)。基于此局部效应,建立系统自由能和序参量(应变,极化,磁矩等)的定量关系,并利用相场模拟研究材料相变和微结构演化。上述多尺度模拟方法可用来研究点缺陷诱发的玻璃态转变,建立铁性玻璃提供特异性能的设计准则。同时,从实验上对三类智能材料的玻璃态(应变玻璃、弛豫铁电体、团簇-自旋玻璃(cluster sp

文档评论(0)

gouj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