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光调制和光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对声光调制的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理解调制的概念和光拍法的思想
熟悉两种光速测量的实验方法:声光调制法测定光速和利用周期性光信号测定光速。
实验原理
两个实验都是先调制被测信号的光强,测量光强调制波传播距离的变化所引起的位相变化,最终测定光速。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实验采用声光调制(外调制),第二个实验采用内调制,调制光强。而且两者的混频方式也不想同。
声光调制
介质中传播的超声波造成介质的局部压缩和伸长,这种弹性应变使介质的折射率按声波的时间和空间周期性地发生改变。当光通过时就会发生衍射、散射现象。这种光被声作用的现象称声光效应。根据声光作用长度的大小及超声频率的高低,可分为Raman-Nath衍射和Bragg衍射。本实验采用Raman-Nath驻波衍射。
对于各向同性介质,折射率改变为:
式中S为应变量,p为声光系数。
当声波为行波时:
当声波为驻波时:
本实验中采用的是驻波,式中其中,ωs为声波圆频率,
下图为Raman-Nath驻波型声光调制器示意图
驻波使介质折射率在空间呈周期性变化,这相当于一个位相光栅。由图可知,声波在一个周期T内,介质两次出现疏密层,且在波节处密度不变,故折射率每T/2在波腹处变化一次。若变化过程中各处折射率相同则位相光栅消失。因此,如果超声频率为fs,则光栅消失和出现的次数为2fs,因而光波通过介质得到的调制光光强变化频率是声频率的2倍。
更严格的推导可由Bessel函数得出,在小信号近似下有
由此可以看出衍射0级、1级调制光强频率为2ωs
光速的测量
考虑振幅相同为E0、频率分别为为和(频差较小)的两列沿轴方向传播的平面光波:
式中,为波数,和分别为两列波在坐标原点的初位相。若这两列光波的偏振方向相同,则叠加后形成
上式就是沿轴方向的拍频波,其圆频率为,振幅为
由于一路光传播了一定距离,混频后的两路光产生了额外的位相差
其中为光位置坐标,为振动波矢
式中 为调制振动角频率,c为调制振动波传播速度,即光速。将k代入,于是有:
故:
由于位相与距离x有线性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即可求出光速:
三实验仪器与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仪器:氦氖激光器、声光调制器、光阑、光电倍增管、示波器 、电源、数字相位计、光速测定仪、导轨、反射镜。
实验内容
1)声光调制器实验
如图搭建光路,在老师的演示下观察Raman-Nath衍射,在观察到衍射斑后,让1或2级衍射光通过,使之入射到光电倍增管,经光电转换后在示波器上即可观察到衍射光强变化的波形,测量其频率,验证在小信号衍射光强被等幅超声波以2ωs频率调制
2)光速的测量实验
凸透镜和反射镜的调整
将角镜置于导轨的最末端,上下、水平调整发光二级管前面的透镜,在角镜接受镜前面放一张白纸,使光束直接直射在纸上,以保证光束照射在角镜接受镜中央。将纸拿开,光束经角镜反射镜后到达光电二极管,可以看到一个光斑。若其不在中央,可调节角镜反射镜的倾斜度。
成像透镜的调节
使透镜正对发射或接收装置,距离光电二极管的窗口5cm。先把透镜移至轴线一侧,使发光二级管可在周围白圈内看到。然后沿着光线移动透镜,使发光二极管的像直径比光电二极管窗口略小。接着沿反方向移动透镜,调整透镜高度,使像成在光电二极管上。
光速的测量
用示波器观察两信号形成的李萨如图,调节移相器使两信号等相(示波器上显示一条直线)。移动角锥,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图的变化。将信号接到数字相位计上,将角锥移动到导轨末端,从20cm到120cm每10cm测量一组对应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找出斜率,进而求出光速。
数据记录与处理
角锥位置(cm)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位相差() 331.46 319.63 307.78 295.90 283.88 271.81 259.83 247.66 235.72 223.46 211.24 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高立模,《近代物理实验》,南开大学出版社
2赵凯华,《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考题
两个光速实验在原理上的异同?
两个实验都是先调制被测信号的光强,测量光强调制波传播距离的变化所引起的位相变化,最终测定光速。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实验采用声光调制(外调制),第二个实验采用内调制,调制光强。而且两者的混频方式也不想同。
分析精密相位计测量光速向比示波器在精度上有何改进?
示波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