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提交单位: 北京天润坤泽财务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万达广场12号楼1701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 100022 电话:010-5960 3122 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 的发现与应对 警示:多数企业并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科尔尼(A.T.Kearney)对全球115个并购交易的调查表明,58%的并购交易未能达到最高管理层预定的价值目标。购并三年后,新企业的利润率平均降低了10个百分点。 收入 自由现金流 图:规模、效益、现金剪刀差 利润 分析:效果差强人意的原因 回答者所占比例 哪个阶段失败的风险最大? 制定战略 寻找候选目标 尽职调查 谈判和交易完成 并购后整合 30% 17% 53% 上升 下降 规模效益 历史沿革 行业特点经营链条 法律风险 管理模式与风格 财务状况 企业面面观 企业是一张资产负债表 切 忌 孤 立 看 数 据 建议:审慎的财务评价可以降低失败的概率 财务评价不仅反应财务风险,还会验证方方面面。 都做尽职调查,还是有问题,是心态问题。 希望达到的目的 焦躁冲动下多一分冷静 仓促紧迫间多一分从容 利益憧憬前多一分思考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并购重组中保持这样的心态,这时财务复核才有价值。 狮子看见猎物一样。 多一分冷静 冷静才能看出是否好东西 焦躁与冲动引起的问题 势在必得 有色眼镜-选择性注意 忘记自己的目标和并购初衷 筛选粗糙 放宽标准 财务复核用数字说话-是否“好东西” 帮助收购者发现易于忽略或是目标企业企图隐瞒的风险。 案例1:工业企业收购 收购目标:某企业集团旗下的“AA”名称字号与高附加值补充产品B。 目标复核-财务评价: AA CC DD 盈利能力 集团控制力 低 高 弱 强 集团仅拥有AA子公司35%的股权,另两家民营股东实质为关联股东-持股51%(通过资金往来发现)。 利润贡献达80%的核心产品“B”为AA独家占有,集团其他子公司不能生产该产品。 财务复核用数字说话-是否“好东西” 案例2:金融租赁公司收购 1)金融租赁公司的牌照与“金融”字样下的金融功能。 2)租赁业务积累:存量与储备。 3)账面留存收益。 目标复核-财务评价: 银监会将信贷、证券、发放金融债券功能取消或暂停。 租赁业务利润贡献少,租赁资产储备少,而以担保中介为主。 复核后留存收益甚微。 国有企业不可为。 企业自己要有定力-目标不符就坚决放弃 知 而后有 止 定 边界 范围 目标 准则 定力 决心 多一分从容 从容才能掂量出值与不值 仓促紧迫引起的问题 仓促紧迫引起的问题 放弃审慎评价 评价粗糙/放弃评价; 相信政府/并购目标的承诺; 过于乐观与过多承诺/漂亮的增长背后; 忽略并购后期的巨额整合成本? 潜在的风险无法估量; 脱离地方政府的税务、员工安置等问题; 并购后的财务管控。 案例1:打包收购 目标资产:上市公司/目标公司的三级子公司-目标符合 多家竞争:乐观且过多的政府承诺 上市公司控制力弱 盈利增长进入平台期 整合成本未充分估量-预计溢价2亿,实质溢价5亿以上: 母公司剥离重组负担过重:职工安置、供应商欠款 身份转换后土地出让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 结果:不能实现利税兑现承诺、两年后退出、退出成本3亿 未经复核的报表 漂亮的线性增长 案例1:打包收购-紧迫与虚幻 31% 33% 32% 25% 19% 调整后 33% 34% 29% 25% 19% 调整前 营业利润率 35% 28% 28% 25% 30% 调整后 33% 26% 31% 25% 30% 调整前 营业费用率 52,924.95 44,060.57 42,324.77 32,242.60 24,420.49 调整后 55,033.89 43,006.10 42,324.77 32,242.60 24,420.49 调整前 收入 2004年(模拟)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项目 销售收入跨期 销售费用计提与消化 案例1:打包收购-紧迫与虚幻 2000年以来,原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无新品种替代,未来增长乏力。 案例1:打包收购-紧迫与虚幻 仓促 --- 从容之间 获得信息最晚 相对实力较弱 出身最复杂 其他公司已经进入关键环节 操作快/有序/从容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案例2 从容背后-系统地评价 目标高度符合 全面评估投入成本——判断值不值 产权完备; 并购后能用的有效资产; 应收的构成; 应付的构成; 所有合同产生的或有负债; 不可豁免的潜在责任- 特别是对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潜在责任 紧张与从容 – 审慎思考 !并购成本决不仅是合作协议上的交易成本 !不要忽略每一个让成本翻翻的细节 ——发现玫瑰上的刺 !如果目标符合并且值得付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