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 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在苏、美等同盟国的支持下,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安徽人民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营造了全民抗战的环境 ;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内战、实现国共合作、共御外侮的指示精神,便努力推动安徽地区的国共和谈。最先开始国共和谈的是长期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他从辗转得到的中共中央文件精神中敏感地意识到时局将发生重大变化。1937年7月15日,他主动给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督办卫立煌写信,建议双方停战谈判,共同抗日。经过几轮谈判,27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红二十八军陆续下山接受了改编。新四军成立后,该部被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这也是新四军各部中较早实现国共和谈的红军游击队。11月,在皖浙赣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也与国民党达成了释放政治犯、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支部队后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由于皖南歙县岩寺地处皖浙赣交界,局势稳定,便于部队集结,也便于部队深入敌后,因此,1938年4月,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在岩寺完成了集结、整编任务,军部也长期设于皖南。第四支队在霍山县流波石童集结后,前进到皖中舒城、无为等地,后又奉中共中央指示进军皖东。 ; 抗战初期,安徽地区国共合作气氛较好,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能够互相配合,共同抗战。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皖南地区曾多次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驻守皖南的国民党川军第五十军军长郭勋祺为感谢第三支队的支持,还赠给第三支队步枪子弹3万发和一批军服。安徽省还于1938年2月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第五战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该会得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的支持,虽然其主任委员是由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张义纯(不久即代理省政府主席)担任的,但负责实际工作的主要是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共产党员。一批共产党员通过该组织做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发展共产党组织,培养进步力量。抗战时期,执掌安徽政局的一直是国民党桂系。李宗仁担任省主席期间,国共两党的合作最为顺利。廖磊主政安徽时期,国共两党仍能团结抗战。应该说,抗战初期安徽的政治局面为全民抗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939年10月,李品仙继任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到1940年春,桂系公开反共,多次发动反共摩擦,特别是参与发动“皖南事变”,严重恶化了安徽的抗战环境,使新四军的处境一度非常困难,严重削弱了安徽的抗战力量。 ; 提供了大量的兵员 ; 抗战时期,安徽人民为保家卫国,踊跃参加抗日军队。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抗日比较积极,在安徽组织了广德保卫战、津浦路南段阻击战、淮河阻击战、蒙城阻击战等规模较大的战斗,得到安徽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政府也运用政权的力量,动员民众加入国民党军队。因此,在抗战初期,安徽有不少民众自觉地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但随着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安徽民众就不愿意参加国民党军队了,但国民党政府利用兵役法强制民众参军。据国民党安徽省政府1944年编纂的《安徽概览》统计,抗战开始,安徽省每月配赋的兵额为1万名,从1938年3月起,减为每月6000名,到1939年5月又增加为8000名。仅1938年3月至1943年底,安徽省共征拨兵额346610名,募兵51297名,共计397907名。全省还组建了9个保安团,各县也设立了地方自卫队,并对壮丁进行训练。从1936年到1943年,安徽省受训的壮丁达57万余名。这些武装有一部分曾走上抗日前线。当然,在抗战时期,特别是抗战后期,国民党安徽省各级组织为完成配赋的兵额采取了一些强制、甚至是欺骗的手段。这些被征召的民众,有不少捐躯在抗日战场上,也有一些被骗战死在“剿共”战场上。1 ; 安徽民众对新四军的大力支持是这支军队存在的坚实基础。在长期的抗日斗争实践中,安徽民众真切地感受到这支队伍不仅努力抗日、英勇抗日,而且真诚地为老百姓谋利益,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广大民众就自觉地、踊跃地支持、参加新四军及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抗日战争期间,主要在安徽开展抗日斗争的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第七师的大量兵员就是来源于安徽民众。当时淮北区各县在动员青年参军入伍时,提出要保证做到“三不”(即不欺骗、不收买、不强迫),“四要”(即来历要明、年纪要轻、身体要强、成分要好)。皖江地区流行着这样一支参军歌谣:“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子弟兵,为国家,为人民,参军顶光荣,抗日是英雄。”一度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姐妹送兄弟的动人景象。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东抗日前线时,沿途女青年纷纷报名要求参军,有的是父母姐妹同时入伍。女青年熊亭,背着行李跟随部队跑了几十里,终于感动了部队首长,吸收她参加了新四军。1943年3月,淮南大通矿100多名工人冲破日军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