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礼仪文化及其现代转换荆云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中国传统的礼仪礼俗包括宗教信仰礼仪、人生礼仪、节日礼仪、社会礼仪,这些礼仪分别能够从精神信仰、人生转折、认知娱乐、社会活动层面为人们营造文化空间,在提供精神理念、转换身份、建立新的社会认同、纪念庆典、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因此,在社会范围内不仅要大力推广普及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将其贯穿在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中,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和吸收,在传承和延续优良礼文化的基础上,组织民众和学生积极参与礼仪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仪式、典礼、礼俗活动中塑造具有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公民。中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有着悠久的礼制礼教传统。礼仪规定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每个人在家庭、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及应尽的义务。《礼记·哀公问》有一段话,几乎包括了礼对人生各方面的价值:“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礼仪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能源危机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形势下,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立起的启蒙理性开始受到质疑,古老的东方文明成为西方人寻求化解文化危机、精神危机的宝贵资源,作为儒家学说核心内容的礼仪文化在西方也受到学界的重视。在我国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的今天,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探寻礼仪的功能,从内部寻找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建立良好的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社会秩序,修补和治疗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种种不和谐因素,礼仪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礼仪当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思想原则相互契合,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如何挖掘礼仪文化的精髓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现代转换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一、传统礼仪文化的安身立命作用最早集中记录中国古代礼仪的典籍是儒家经典《仪礼》,记录了周代贵族男子人生中大型的、主要的礼仪活动,包括宗教信仰礼仪(祭拜天地祖先)、人生转折礼仪(成年婚丧)、社会礼仪(社会活动)。这些礼仪从不同的层面营造了古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文化空间,在提供精神信仰、价值理念、转换身份、明确责任、建立新的社会认同、协调社会关系、建立社会秩序和规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见荆云波《安身立命的礼仪文化》,【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年第3期。 参见荆云波《安身立命的礼仪文化》,【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年第3期。在《仪礼》记载的仪式中,有一些专门反映,包括:《士冠礼》、《士昏礼》等。法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范·根纳普(Arnold van Gennep)称这样的仪式为“通过仪式”。许多最重要和最常见的通过仪式,都和生命的诞生、成熟、繁殖、死亡的生物性的危机有关。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均处在人生自然进程的重要转折的关口。从社会意义上,在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华·诺贝克(Edward Norbeck)看来,所有这一切转折,带来了社会地位的变化,因而也带来与此相关的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 参考休斯敦莱斯大学人类学教授Edward Norbeck的文章“rite of passage”,见 Encyclop?dia Britannica 参考休斯敦莱斯大学人类学教授Edward Norbeck的文章“rite of passage”,见 Encyclop?dia Britannica 网, /eb/article-66347 Van Gennep, The Rites of Passag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p.39.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85-186页。《士冠礼》为贵族男子的成年礼,仪式的重点为三次加冠和加冠后的展示亮相以示成人。三次加冠分别加的是缁布冠、皮弁和爵弁。杨宽先生主要根据每种冠的象征意义认为每次加冠都赋予他一种主要的职责。 杨宽《古史新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版,第252页。他指出:“初次加冠,无非表示授予贵族‘治人’的特权;再次加皮弁,无非表示从此要参加兵役,有参与保护贵族权利的责任;三次加爵弁,无非表示从此在宗庙中参与祭祀的权利。因为当时‘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三次加冠实乃形象化的教育,赋予冠者一种责任感。“三加弥尊,谕其志也。”《冠义》指明了三加的教育谕志作用。加冠完毕,戴着玄冠(出入正式场合的帽子)、穿上第一次的玄端服,见君、见乡大夫,向社会展示并让社会承认自己已经由少年转为成人,并具有相应的职责,即《礼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Z-T 0017-2023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docx VIP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表1.doc VIP
- 具有抗菌性能的中熵合金、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VIP
- 探析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VIP
- 科技英语的特征.pptx VIP
- 湖南省2026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银川乐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动因及对策研究----以蛋糕为例 经管类毕业论文.docx VIP
- 2023年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资料.docx VIP
-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研究报告(2024)精华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