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敬宗须髯美丽,容貌端正,步态稳健,力求用老师的规范约束自己。立了教规,革除陋习。六个监馆有读书人一千多,每当开堂听讲,或是设宴会餐时,都整齐有序,威严肃穆像朝堂上一样。士人稍有仪容上的失误,敬宗就让他们在堂下等待受责罚。下属害怕他的严厉,就用其他的事诬陷他,把他讼告到法司。周忱和陈敬宗关系友好,说:“为什么不写奏疏来为自己辩白?”他替陈敬宗写了初稿,言辞显得曲意将就。敬宗吃惊地说:“这不是欺骗君主吗?”终究也没有上奏疏,他被诬告的事后来也终于真相大白。 到了要考查官吏政绩的时候,陈敬宗进京师,宦官王振想见他,拉拢他,让周忱示意。陈敬宗说:“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王振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送给他漂亮的丝织品、羊、酒,求他抄写程颐的《四箴》,希望敬宗来道谢。敬宗写完,在后面署了名而已。把馈赠的礼品全部送还,最终也没有去见王振。 王直当时是吏部尚书,随口对他说:“先生任祭酒一职很久了,想接下来推荐你做司寇。”敬宗说:“您是了解我的,现在能整天和天下有才华的人讨论切磋,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敬宗生性爱喝酒,能喝几斗而不醉。襄城伯侯李隆守备南京城,每次留敬宗喝酒,召很多歌伎在旁边。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正统十二年冬天,请求辞去官职,未得到允许。景泰元年九月,和尚书魏骥一同告老辞官。住在家里轻易不外出。有被他接见的人,没有不因而感动奋起的。天顺三年五月辞世,享年八十三岁。去世后被授予礼部侍郎的官衔,谥号文定。 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彻曾经观察过他们。拉着两个人并排说:“二位日后功名将相等。”敬宗仪态魁梧,时勉相貌稍显丑陋,后来两人同时分别做了南京和北京的祭酒。时勉平和宽容,敬宗则正直严厉。整个明代世人认为称得上贤明祭酒的,就只有南边的陈敬宗和北边的李时勉。 [答案] C [解析] 根据语境,“辟”是“罪”的意思。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 / 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其忠之 / 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 / 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 /痛之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遽伸 / 而务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答案] D [解析] 先通读文句理解大意,再抓住“而”“是”“子房”等标志词来断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事”。 [答案] C [解析] 应该是“主要靠的是义狗的智谋和隐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狗看到商人死了,暗中尾随少年到了他的家,记住了它(所在位置),回到县里去。 (2)假使狗在少年杀害商人的时候,猛然用力地用它的牙齿来跟歹徒角斗,被大木棒打烂身体都不回避木棒,刚烈啊,但是对商人没有益处。 参考译文: 丙申年秋天,有一个太原商人在南方做买卖回来,骑着一头驴,腰里装着五六百两银子。偶然路过中牟县境内,在路边休息。有一个少年人,拿着一根木棒,带着一条狗来到这里,也在路边休息。狗向商人发出咿哑的叫声,好像希望商人救它。商人把狗买下放了它。少年看见商人包裹很重,偷偷跟着商人到偏僻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