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体在管式反应器中的流动 流体在管内的径向流速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处的流速最大,靠壁处最小; 中心部分的流体在反应器内的留时间短,靠近管璧处的流体停留时间则长。停留时间不同,反应程度自然就不一样。 使用阶跃法建立全混流的流动模型,如果所示,将全釜作为控制体,对示踪剂作物料衡算,有: 全混流的E(t)和F(t)图示 活塞流模型 活塞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为: 模型参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矩法,多釜串联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具有死区的全混流模型 具有短路流的平推流模型 具有短路流的全混流模型 全混流与平推流串联模型 全混流与平推流、短路流并联模型 例 题 在一闭式容器中进行停留时间分布的脉冲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解:(1) (2) (3) 观测值小于理论值 (釜式反应器) 组合 模 型 具有死区的平推流模型 早出峰 观测值小于理论值 (管式反应器) 出现双峰,且时间很短时出尖锐峰 (管式反应器) 时间很短时出尖锐峰 (釜式反应器) 晚出峰(釜式反应器) (釜式反应器) 出现双峰,且时间很短时出尖锐峰 求:(1)E(t)、 、 ,并判断该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更接近于那种理想反应器; (2)在该容器内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rA)=kCA, k=0.15min-1,用多釜串联模型求出口转化率; (3)试用离析流模型求出口转化率; (4)若采用全混流与平推流模型,则出口转化率是多少? 0 1.0 2.5 5 10 12.5 12.5 6.5 0 CA(kg/m3) 16 14 12 10 8 6 4 2 0 t (min) 0 0.009 0.021 0.039 0.070 0.074 0.056 0.017 0 XA(t) · E(t) 0.91 0.88 0.84 0.78 0.70 0.59 0.45 0.26 0 XA(t) 0 0.01 0.025 0.05 0.1 0.125 0.125 0.065 0 0 1.96 3.6 5 6.4 4.5 2 0.26 0 t2E(t) 0 0.14 0.3 0.5 0.8 0.75 0.5 0.13 0 tE(t) 16 14 12 10 8 6 4 2 0 t (min) = 6.24min 其中 由动力学方程式得出。 = 47.44-38.94 = 8.50min2 或按N=4.58计算也可: = 0.572 = 57.2% (4)对恒容系统来说, 平推流模型: 全混流模型: 卷 积 分 卷积分推导示意图 槽 列 模 型 所以,参数模型 两种特例: 实际反应器的方差介于上述两个极端情况之间,即 (全混流) (活塞流) -1 按流体混合的细节,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数学模型 扩 散 模 型 Pe’的求法 CA 2 2 2 2 响应曲线函数类型 响应曲线类型—C曲线 响应曲线类型—F曲线 闭式反应器中不同流动特征 变化的。 全混流模型 流入的摩尔流率=流出的摩尔流率+积累的摩尔流率 积分上式,得: 由F(t)定义知: 用无因次表示为: 边界条件: 图 5.9 全混反应器的 E(t)、F(t)图 活塞流反应器的E(t)图 t t 面积=1 宽度=0 E(t) t t F(t) 1 活塞流反应器的F(t)图 分布函数为: 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无因次特征值 停留时间分布信息的应用 试求例3-1中分布函数E的方差 一般是停留时间分布愈窄,设备的性能愈好 * 四、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实际反应器中混合状态和流动状态与理想反应器有偏差。 流动状态用用停留时间分布来描述;混合状态用聚集状态来分析。 釜式(槽式)反应设备 长径比1~2,内设有搅拌装置及档板,根据需要安装内外换热器 工业上应用广泛的反应器 可以用来均相反应, 也可用于多相反应 管式反应设备 定义:长度远大于其直径(长径比10以上)的反应器 用途:用于均相反应,也可用于多相(拟均相)反应 多釜串联装置 实际反应器中的非理想流动 实际反应器中的非理想流动 流向 τ r x z y θ r dr d 掌握: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理想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表达式。 返混的概念。 非理想流动模型的模型假定与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模型参数的确定。 利用扩散模型和多釜串联模型的反应器计算。 理解: 停留时间分布的概念和数学描述方法。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和物理意义。 了解: 流动反应器中的微观混合与宏观混合及其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停留时间分布规律(RTD) 其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描述停留时间分布的函数: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间歇系统:不存在RTD; 流动系统:存在RTD问题 停留时间分布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