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前山隧道进洞口洞口工程施工方案7.21-3资料.doc

002、前山隧道进洞口洞口工程施工方案7.21-3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2.1 工程简介 2 2.2 隧道工程地质 3 3 施工组织及管理安排 4 3.2 劳动力组织及施工任务划分 5 3.3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6 3.4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 3.5 施工准备 7 4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8 4.1 施工准备及施工测量 8 4.2 洞口施工方案 9 4.3 管棚施工 15 4.3.1 护拱施工 15 5 质量保证措施 22 5.1 质量保证措施 22 6 安全保证措施 24 6.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保证体系 24 6.2 严防火灾措施 25 6.3 严防触电及电器设备安全措施 25 6.4 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25 6.5 严防高空坠落措施 25 7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5 7.1 组织保证 25 7.2 现场场容及场貌布置 26 7.3 环境保护 26 7.4 措施保证 27 1 编制依据 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台州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定》(GB 50086-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达标考核管理办法》(浙交〔2011〕226号文)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台州段全长约45.19公里,全线设置桥梁10892米/30座(含分离式立交及互通主线桥),其中特大桥4774米/4座、大桥5543米/16座、中桥575米/10座;设置隧道(含互通主线隧道)18786.5米/10座,其中特长隧道11216米/2座、长隧道6017.5米/4座、中短隧道1553米/5座;设置互通式立交4处,其中枢纽互通1处、一般互通3处,互通收费站4处;设置服务区1处(与街头互通合建),管理分中心1处,隧道管理站2处,养护工区1处,并配置必须的房建综合用房及设施;雷峰互通连接线约2.2公里、双港互通连接线约6.9公里、括苍枢纽连接线约1.5公里。   本项目主线采用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雷峰互通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2m;双港互通连接线、括苍枢纽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2m。   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按1/300,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按1/100。 2.1.1 隧道平纵面设计概述 前山隧道平纵面设计,概述如下: 前山隧道左右线均位于曲线段。左线纵坡+0.5%/1038m;右线纵坡+0.5%/1033m。左右洞测设线距离为24.84m。 2.1.2 隧道结构设计概述 前山隧道的具体设计详见表2.1.2-1隧道基本情况表。 表2.1-1 前山隧道洞口基本情况表 隧道名称 参数 前山隧道 备注 左幅 右幅 进洞桩号 ZK158+530 YK158+527 进洞设计标高(m) 40.59 40.625 隧道长度(m) 1038 1033 明洞长度(m) 25 31 管棚长度(m) 42 47 洞门类型 削竹式 削竹式 2.2 隧道工程地质 2.2.1 地形、地貌 前山隧处于低山丘陵区,地形坡度约10~30°,山体植被发育,隧址区地面最高点高程约为248m,属越岭隧道。隧道进洞口位于沟谷内,轴线与坡面大角度相交,隧道进口段约140m段隧道埋深较小,表层分布崩坡积体,以碎石土为主;隧道洞身段地形变化大,坡度大,其中K158+980~K159+046段穿越深切沟谷,植被茂密,沟内溪流基岩出露,水流量一般,雨季较大;出洞段位于沟谷,轴线与坡面斜交,交角较小,表层分布崩坡积体,构造发育,基岩出露,岩体破碎,呈碎块状,沟内处有一水库,库岸基岩出露,节理裂隙发育。 2.2.2 地层岩性 前第四系地层主要以白恶系西山头组(K1x)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为主,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隧址区基岩为硬质岩,岩质较硬~坚硬,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残坡积含黏性土碎石和崩坡积含黏性土碎石。残坡积厚度较小,一般为2m左右,主要分布于隧道洞身段地层表面;崩坡积厚度为2~9m,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洞口处,陡坡处覆盖层厚度较小,缓坡处厚度较大,越接近坡脚,厚度越大。 2.2.3 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调绘,隧址区揭露2条构造破碎带,宽度较大,呈碎石土状,岩体破碎,对隧道影响较大,节理裂隙很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稳定性差。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构造 编号 里程 构造产状及地质特征 对工程影响及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