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第二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第三节 地理学与“人地关系”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人地关系的解释 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其经典解释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非经典解释认为,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基于人地关系经典解释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自然环境(地理环境) 基于人地关系非经典解释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 人类活动—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二、人地关系理论回顾 1. 地理环境决定论 2. 可能论(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 3. 适应论(调整论) 4. 生态论 5.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6.二元论(非决定论) 7.文化决定论 8.文化景观论 9.环境感知论 10.“天人合一”观 1. 地理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ristotes:寒冷地区的民族勇敢无畏,但缺乏智慧和技术;亚洲人聪明,但缺乏勇敢精神 孟德斯鸠:从宗教的角度认为,寒冷气候使人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炎热地方,使人顺从,因此欧洲传播基督教,亚洲流传伊斯兰教。 黑格尔: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地理环境,高地和草原和平原—平原流域--大海附近 2.可能论(Possibilism) ? 又称或然论、可能论,代表人物是法国地理学先驱白兰士和白吕纳 白兰士的主要观点: 他反对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同意佩舍尔的二元论,而是提出或然论来说明人文地理。 认为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各种相关现象的因果关系为其目的;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直接作用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人类生活方式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社会的、历史的和心理的)复合体。 3.适应论(Adjustment theory) 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与生物遗传上的适应不同,是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适应. 4.人类生态论(Human ecology) 注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全球的生态效应研究,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为目标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 一、人地协调论 协调论:主张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认为人地关系应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为目标。是在人们看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人类生存发展的形势下,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一个新提高。 “协调论”与“适应论”有所不同。人类去适应环境,多少带有一定的被动意义,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界的消极适应;而协调人地关系,则带有主动意义,反映出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积极作用。 吴传钧(1982)认为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当务之急。 李旭旦(1985)认为,人地关系协调论奠定了现代地理学的统一性与综合性,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理论的一大革新。70年代以来,分析并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正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 二、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缘起 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1982年,联合国内罗毕会议《内罗毕宣言》,强调重视环境、开发、人口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实现不损害环境的、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需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层次:部门可持续发展,如工业、农业、旅游业及其他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如全球的、国家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PRED系统:指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个问题为中心,由形成它们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持续。 协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存量、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注重区域之间的协调。不协调就谈不上持续。注重“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持续:时间上的持续。 4.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及指标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96年) 包括134个指标,分为社会指标(41)、经济指标(23)、环境指标(55)、机构指标(15)四类。每类都包括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3种。其中驱动力指标用于检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活动;状态指标用于检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用于检测政策选择和其它人类活动响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HDI)(1990) 主要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由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组成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真题及答案.docx
- 陆上超长组合钢板桩施工技术.docx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doc VIP
- T_CNAS 04-2019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护理.docx VIP
- 特色校本教材——魔幻数学(四年级).docx VIP
- 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共36张ppt).pptx VIP
- ★操作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xls VIP
- 读后学写 -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微技能读本.pdf VIP
- 特色校本教材——魔幻数学(三年级).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