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讨.docVIP

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讨摘 要:通过在动手操作中渗透文学知识、在美的展示中渗透美育情怀、在批判思维渗透理性精神、在故事引入中渗透科学品质四方面探讨,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关键词:文化;充盈;数学课堂;渗透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56-01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充盈数学课堂呢?一、在动手操作中渗透文学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把握文本内容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可与语文学科相整合,在课堂中适当、适时地渗透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让先贤的经典文化进入课堂,让学生从文学中汲取数学营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性。例如,与“圆”相关的论述,孟子《离娄章句上》有一句名言:“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这里“规,矩”是两种工具,圆规用来画圆,矩是画方用的。“圆规”画的“圆”很标准,“矩画”的“方”很标准。意思是说没有标准的器材,就没有标准的方圆。这句话现已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比喻我们没有规则制度,就不能干好事情。在“圆的认识”一课中,一位特级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时,与语文学科相链接,渗透了此方面的文学知识。师:每当看到平静水面上漾起一圈圈涟漪,每当看到那轮永恒的明月挂在天空,就能使我们感受到圆的神奇魅力,激发我们主动探究“圆”的欲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师: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什么我们随手就不能画出一个圆,而用圆规就能画出一个圆了?我们该怎样画好圆呢?学生1:当我们随手来画圆时,因为不能准确判断“中心点”与手的距离,所以画不好圆。学生2:用圆规之所以能画好“圆”,是因为圆规的两个点是固定的,只要我们轻轻绕一圈就可以画出圆了。学生3:用圆规画圆时,圆规可以进行旋转。但是随手来画,手指不太好旋转。学生4(补充):这就是老师所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不仅指出了画圆的规矩,还告诉我们做人也要讲究规矩,甚至研究问题也要讲究规矩。正所谓“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 如果我们没有规则制度,就不能干好事情。二、在美的展示中渗透美育情怀在我们小学阶段之中,数学之美的价值可分为“动静之美”“对称与不对称”之美、“直观与抽象之美”等。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可通过展示数学美感,激发起追求数学美的意愿,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图形’的世界。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大自然创造了无数富有对称性的景物。看花丛中翩翩的蝴蝶、蜜蜂;看那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对称的力量……”伴随着教师的激情描述,多媒体投影幕上也呈现出相应的对称景物,这些景物以大自然为背景,画面清新而唯美,让学生沉浸其中,激发思维飞出了课堂,飞向了美妙的数学世界。三、在批判思维渗透理性精神学生敢于向心目中的权威挑战,思维具有批判性,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突出对学生理性数学精神的培养。具体策略:(1)尝试“批判教材”,(2)大胆“批判教师”,(3)鼓励自我批判。需要指出的是理性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是与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的过程。例:在一节高年级的“应用题”公开教学课上,教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其中一个数字抄错。这时一位“火眼金睛”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老师,你把数字抄错了。书本上是‘306’,而你写成了‘603’。”教者反辩道:“难道我非要用课本上的数字吗?”这位“火眼金睛”大胆指出:“老师,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对于课本我们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请您写出错因?”(余生一片惊呆状)这时教师反而面带微笑说:“感谢这位同学能帮我们指出所犯的错误,其实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刚才我抄错了数字,请同学们今后监督我,也像这位同学学习。”(顺手把“603”改写成了“306”)本节课的教学中,当教者面对学生的指错,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抬杠”,没有怒目圆睁,进行批评,反而郑重其事地加以表扬。此种做法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四、在故事引入中渗透科学品质数学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漫长的数学发展史已成为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讲述趣味数学故事。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节内容时,引入了《乌鸦喝水》《曹冲称象》《阿基米德称王冠》三个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学生们了解了科学家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