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关键词】 数学教学;逆向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109―01逆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思维方法,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活性,突破思维定势,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针对题目条件而逆按照常规,题目条件是不能变动的,但看准题目的对立面,引导学生从题目条件反面入手,把反面求出来,然后从总体中将所得结果淘汰,便是原题的结果.例1已知下列两个方程x2+(p-1)x+p2=0 与 x2+(p+2)x+1=0,至多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从正面着手解决情况比较复杂,但看准题目条件“两个方程至多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对立面是“两个方程都有实根”,则从全体实数中淘汰都有实根时p的值,即为所求答案.解:Δ1=(p-1)2-4p2≥0Δ2=(p+2)2-4≥0解之得:0≤p≤ .当0≤p≤ 时,两方程都有实根,所以符合条件p的取值范围应属于[0, ]的补集,即p∈(-∞,0)∪( ,+∞).二、针对数学公式、定理、法则而逆数学公式、定理、法则本身往往不会具有“互逆性”,而习惯思维往往多由从左至右或化繁为简地进行.事实上,逆向应用公式、定理、法则在解题中是经常要用的,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逆向应用公式、定理、法则去解题.例2 已知am=5,an=6,求a3m+2n的值.分析:此题初看,很难入手,但若把同底数幂的乘法及幂的乘方公式逆用,便可求解.即a3m+2n=a3m.a2n= (am)3.(an)2=53×62=4500.三、针对题目中的“主元”而逆有些数学问题本身对立面不明显或不易求解,又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使问题解决很困难,这时应鼓励学生用逆向思维变换题中“主元”的地位,把题中“主元”的反面――某个“非主元”突显出来,从习惯的思维框中跳出来.例3解方程x3+2 x2+3x+ -1=0分析:这是一道一元三次方程,习惯上的解法是直接求出未知数x的值,这道题目中的x是主元,但系数中含有无理数,不易求解.如果把题目中的“主元”x当作已知数,而把某个“非主元” 突显出来看作未知数.令 =a,把方程整理成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xa2+(2x2+1)a+x3-1=0(x≠0),解得a=1-x或a=- ,∴x1=1-a,x2= [-(a+1)+ ],x3= [-(a+1)- ]原方程的解为x1=1- ,x2 = [-( +1) + ],x3= [-( +1)- ].四、针对题目结论而逆――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方法,是许多数学问题在用直接证法相当困难时,常常被采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它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加强反证法的训练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逐步形成的必要措施.例4 若一个整数n的平方是偶数,那么这个整数n本身也是偶数,试证明.分析:若从正面论证,这个命题很难直接证明.这时若运用反证法,情形就会简单化.假设整数n不是偶数,那么n可写成n=2k+1(k∈Z),则n2=(2k+1)2=4k2+4k+1=2(2k2+2k)+1,因为k∈Z,所以2k2+2k∈Z,则2(2k2+2k)为偶数,那么2(2k2+2k)+1为奇数.所以n2为奇数,这与已知条件矛盾,则假设不成立,故n是偶数.五、针对推理步骤而逆――分析法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由果索因、转化结论、逐步倒推一直追溯到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为止.分析法在书中的例子很常见,但要告诉学生此时逆向思维要按逻辑推理步骤而逆.例5 a,b,c,d均为正数,求证:( + )( + )≥4.分析:若直接从已知出发,无从下手,而从结论开始分析将柳暗花明.欲证( + )( + )≥4,即证明1+ + +1≥4,就是要证 + ≥2,即证(ad)2+(bc)2≥2abcd,即(ad-bc)2≥0.由实数的性质显然成立,从而找到证明该题的起点.六、寻求解决问题的等价命题入手利用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教学中把那些从问题本身难以直接解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转化成它的逆否命题来解决,这种逆向思维往往容易奏效.例6 a取何值时,x的任何实数值都不满足(a+1)x2-2(a-1)x-3(a-1) ≤0.解:此题等价命题是:a取何值时,不等式(a+1)x2-2(a-1)x-3(a-1) 0恒成立.当a≠-1时,要使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则a只要满足:a+104(a-1)2+12(a+1)(a-1)0解之得:-   编辑:谢颖丽4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