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请比对下列选项或原文中的指代词,分析“考题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1.[考题选项] (2014·山东第8题D项)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原文信息] 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比对分析] 原文这句话是最后一段。“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中代词“这”是指全文论述的问题,指的是本文的主旨“调理自己的心理”,并不包含选项中“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错误。 2.[考题选项] (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文信息]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分析] “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四)是非词 比对关注点 命题设误点 设误类型 比对选项句中或原文中往往会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有、一定、接受、顺利、出现、没有、每、无、无非、拒绝、妨碍等。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混淆是非 请比对下列选项或原文中的是非词,分析“考题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考题选项] (2014·江西第9题B项)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原文信息] 仰韶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比对分析] 原文作者的观点是商讨性的,但选项中却去掉了“是否”变成了肯定语气,与原文不符,故错误。 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因此,比对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总分关系等)是比对的重要内容。比对关系常常在因果关系上设题。 角度二 比对关系 比对关注点 命题设误点 设误类型 ①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 ②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 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的语句错断为“果”,“果”的语句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情况就是选项与原文的结果一样,但选项把原因给换了。 因果颠倒强加因果 变换原因 1.[考题选项] (2014·湖北第6题D项)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原文信息]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比对分析] 通过比对、分析可知,选项中说“正是由于礼乐……所以二者成为……两大柱石”,而原文说“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说明二者没有因果关系,选项是强加因果,所以错误。 2.[考题选项] (2012·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原文信息]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比对分析] 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故错误。 论述类文章仍然是议论文,具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文中的观点句、结论句)、论据(说理的依据,如事实材料数字等)、论证(原因材料、条件材料与观点结论之间的关系),因而高考命题者就会在分析文意(原因、条件、依据等)或内容(观点、态度)推断方面设题。 角度三 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关注点 命题设误点 设误类型 ①比较选项句中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 ②比对选项中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 ①选项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而不合逻辑。 ②选项所述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主客倒置 无中生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10平面速度资料.ppt
- 2-matlab编程初步资料.ppt
- 2-大禹学院2016版培养方案(水文)资料.doc
- 2-符号检验法资料.ppt
- 2-海特涵洞使用方法说明资料.doc
- 2016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高考大题专讲4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课件文资料.ppt
- 2016届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4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Word版含答案资料.doc
- 2016届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0交变电流、传感器Word版含答案资料.doc
- 2-慢阻肺的评估与稳定期的管理资料.ppt
-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第3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资料.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