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脑性瘫痪模型幼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和神经递质的影响.docVIP

针灸对脑性瘫痪模型幼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和神经递质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对脑性瘫痪模型幼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史 华,张 璞,郭 鑫,介小素(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小儿脑病康复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引用本文:史华,张璞,郭鑫,介小素. 针灸对脑性瘫痪模型幼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和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0):5959-596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0.005 ORCID: 0000-0003-3989-9810(史华)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火针法:是以烧红的银针刺入患者的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类中医治疗方法,与普通的针灸治疗方法相比,火针治疗法的温筋散寒作用更加明显,主要用于寒症的治疗。当然,火针的治疗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加以把控,避免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谷氨酸:是大脑中含量最多毒性最强的神经递质,其与γ-氨基丁酸神经元的协同作用起到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运转,保护神经细胞的功能。实验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作为谷氨酸后神经元,其对谷氨酸神经递质的调控可以起到保护神经元,抑制谷氨酸毒性的作用。 摘要 背景:针灸对脑性瘫痪幼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火针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和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1周龄Wistar幼鼠50只,45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幼鼠脑性瘫痪模型,5只不处理作为对照组。45只模型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及阳性组,每组15只。于造模第3天开始,阳性组灌胃脑酶水解片溶液,火针组使用火针处理内关穴、涌泉穴、曲池穴、百会穴,治疗持续21 d。于末次治疗1 h后,进行悬挂实验及Y型迷宫实验,并处死大鼠分离其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组织匀浆后检测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表达变化,采用病理切片观察海马区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一般情况:21 d内治疗组大鼠活动明显多于模型组。治疗21 d,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显著下降(P 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及火针组体质量均明显上升(P 0.05),且后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悬挂实验及Y型迷宫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悬挂时间显著下降,犯错次数显著性上升(P 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及火针组悬挂时间显著性延长,阳性组和火针组的犯错次数显著下降(P 0.05);③神经递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水平下降,谷氨酸水平增加(P 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和火针组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水平增加,谷氨酸水平减少(P 0.05);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模型组可见大量的神经元结构破坏变形,体积减小,细胞核固缩,且与细胞膜边界不清晰;阳性组和火针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脑缺血引起的海马区脑细胞结构异常。⑤结果证明,火针法可以有效治疗幼鼠脑性瘫痪。 关键词: 实验动物;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针灸;火针;脑性瘫痪;大鼠;氨基酸;神经递质;穴位;颈动脉结扎 主题词: 脑性瘫痪;针刺疗法;氨基酸类;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河南中医学院苗圃工程项目(MP2011-16)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erebral amino acids and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immature rat model of cerebral palsy Shi Hua, Zhang Pu, Guo Xin, Jie Xiao-su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Infantile Encephalopath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 He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Acupuncture is proved to have therapeutic effect on cerebral palsy of immature rats.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effect on cerebral amino acids and neurotransmitters in immature rats with cerebral palsy by using fire-needle. METHODS: Cerebral palsy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45 Wistar rats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