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大建筑是谁捐建的
嘉庚楼群该楼群由嘉庚一号(保欣丽英楼)、嘉庚二号(成枫楼)、嘉庚三号(颂恩楼)、嘉庚四号(钟铭选楼)和嘉庚五号(祖营楼)组成,各幢之间以连廊联接,为五联星布局,以鲜明的嘉庚风格与厦大传统建筑文脉相联系。颂恩楼21层,其余四幢楼均为7层,该楼群是厦门大学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建筑规模为49000㎡,总投资人民币11500万元。 厦门大学钟林美广场 厦门大学钟美林广场建在明培体育场北边,囊萤楼前的西校门入口处。九十年代爱国华侨捐资而建。 最主要景观是在喷水池后面(东边)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意象深刻,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厦门大学明培体育馆 厦门大学明培体育馆建在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建筑面积4768平方米,钢混结构,拥有一个篮球场地, 2000个座位,并设置电子自动记录仪,建筑造价400万元。 1988年开工,1990年竣工。这是厦大第一个正规化的体育馆。该馆为菲律宾爱国华侨佘明培先生生前捐资30万美元, 其余国家教委投资建成的,故称明培体育馆。 建筑特色是:屋面桔红色锥形网架结构,连接在四张楼梯通道的二楼屋体上, 形似永不熄灭的火炬,集中突出了体育场馆的特色。是厦大较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建筑。 厦门大学嘉庚楼群 厦门大学群贤群楼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 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体量也最大(2725平方米)作校办公用的群贤为名。 东边为集美、映雪。西边为同,安、囊萤。建于1921-1922年,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 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映雪很长时间作学生宿舍, 现已调整与同安、集美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楼群最大特色: 古今、中西合璧式。楼梯石板悬挑式。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 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 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 厦门大学的大礼堂(建南大会堂)已安装4200多座位。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 以李光前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建南大会堂建筑最精细巧妙,楼房最大特色为利用前面最高部位(25米)的中式歇山顶与精细雕砌各种吉祥图案,尤其是特大的张灯结彩, 垂珠彩帘图案的点缀方式达到最后目的即古今、中西相结合,博采众长,成为一大独特景观。 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楼群弧形排列建在演武场东南角山岗上,以中座体量最大,西边有南安、成义两座。东边有南光、成智两座。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建筑面积24717平方米。以李光前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建成后全都作教学、科研用房。楼群房利用地形弧形排列。 上弦场因其形状酷上弦之月故名 颂恩楼志为嘉庚楼群主楼,高21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于2001年4月落成。它是由厦大泰国校友丁国曾、蔡悦诗伉俪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所建的,取“颂母校恩德”之意,故名颂恩楼志。 1927年,蔡悦诗出生在晋江市金井镇坑口村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蔡建文壮年时就侨居菲律宾。蔡悦诗年幼时即随父亲移居马尼拉,父母的熏陶和生活的磨练,造就了她乐观豁达的性格。 丁政曾先生,1925年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他在厦大与蔡大姐相识,1948年毕业后,曾先后赴日本和东南亚各地任职。1952年丁先生与蔡缔结良缘。 1972年,在和蔡结婚20周年之际,夫妇俩开始着手兴建产业,集资成立了开源纺织有限公司,后又投资创设华泰制衣厂有限公司。先生运筹帷幄、夫人掌管财务,两人不畏困难、乐观向上、密切合作,公司很快度过了创业初的困难时期,业务和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丁先生却被诊断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经过数次的手术,最后还是令人遗憾的谢世了。 李光前(1893-1967年),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镇人。 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 、慈善家、教育家。他怀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兴学办教,乐育英才,为侨居国和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李光前出身贫寒,少时在故乡读私塾,勤奋刻苦。10岁时随父到新加坡。因父 亲是一位普通裁缝,薪金微薄,家境困难,他只能就读于收费低廉的英印学校,手后入养正学堂。1908年,获清政府公费入南京暨南学堂,后转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 、唐山路矿学堂(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前身)。受完高等教育后重返新加坡,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不久,入测量专门学校当实习员,同 时政读美国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建筑工程,修完3年课程。清朝末年, 他加入了孙 中山先生倡组的同盟会。 李光前初时受聘于庄希泉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任英文秘书。翌年应陈嘉庚之聘 ,任陈氏橡胶公司经量,业绩显著深得陈嘉庚倚重。1920年,与陈氏长女陈爱礼结婚。1927年,李光前寻求独立发展,在麻坡创办南益烟房,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