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传”。)。《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 第三章 司马迁和《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史记》著述的条件 (一)史官传统、家学渊源 父司马谈约生于汉文帝初期,是一个有广泛文化修养的读书人。他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一、《史记》著述的条件 (二)游历 1、二十壮游 ,到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广大地区。 2、仕为郎中,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35岁时奉使征略西南夷(今四川和云南边境一带); 3、数十年扈从武帝之游。 36岁时,随武帝到泰山封禅,之后,又侍从武帝东到海上,北出长城巡边。 苏辙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三)任职太史令 二、《史记》著述的动因 (一)父亲的遗命 (二)孔子著《春秋》的启示 (三)李陵之祸的刺激 李陵之祸的刺激 宇文所安:“活着为了著书,著书为了活着。” “每当我们看到一套奉《史记》为源头的二十五史,我们都应该想到那位失去了生殖能力的先人,当他把世系从身体转移到文字的时候,开创了一个子孙绵长而杰出的家族。”(《他山的石头记》) 《史记·太史公自序》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史记》的体例 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这一种新体例,使《史记》改变了此前史书体例、结构上的单一性。全书由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五个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体制庞大,内容繁富。 本纪、世家、列传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那么“十表”就是以时间为中心,二者纵横交织、互补相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八书”则以“典章制度”为线索,提供了经济(《平准书》)、文化(《礼书》、《乐书》、《历书》)、军事(《律书》)、宗教(《封禅书》)、水利(《河渠书》)、天文(《天官书》)等方面的史料。 七十《列传》分为四个类型 1、专传:一人一传。 2、合传:二人以上为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 3、类传:以类标题为类传,如酷吏、循吏、游侠、刺客、佞幸、外戚、滑稽等等。 4、附传:未入传目标题为附传。专传、合传、类传三种传中皆有附传。 赞、序、论 《史记》篇末有“太史公曰”云云,仿《左传》的“君子曰”而作,习惯称“赞”,《十表》、《八书》及类传篇前的“太史公曰”,习惯称之为“序”,有的篇中夹议,也用“太史公曰”,习惯称之为“论”。(这些叫法是后人所加。)《太史公自序》则为全书总论。 《史记》的思想特色 1、怀疑精神 2、批判精神: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后汉书·司马迁传赞》) “(王)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后汉书·蔡邕传》) “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已本纪览之,于是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