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粮商酒后成被告 关键证据未被采信.docVIP

东北粮商酒后成被告 关键证据未被采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粮商酒后成被告 关键证据未被采信“不得不承认,酒这个东西喝多了真会误事!”自从5年前与田华松结下梁子,但凡有饭局,田斌都会找理由滴酒不沾,即便与家人聚餐也是如此。凭借近10年的粮食经纪人身份,田华松和田斌在黑龙江宁安市粮食市场上几乎无人不知。“虽然是粮贩子,但这哥俩买卖做得挺大,都有自己的公司。”当地一粮农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田华松是田斌的表哥。2006年5月,田华松注册成立宁安市沿湖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购销稻谷、玉米、杂粮。翌年7月,表弟田斌也拥有了自己的宁安市汇丰米业有限公司,经销加工稻谷,购销玉米、杂粮、农副产品。此后,田氏兄弟便强强联合,业务上互通有无,田斌说:“合作方式就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田华松出资,我拿到钱后再向粮农代购粮食。”然而,兄弟二人原本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在2012年秋天破裂。那年9月19日,宁安市人民法院受理了沿湖米业诉汇丰米业委托合同纠纷一案。2014年9月2日,该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汇丰米业返还沿湖米业141万余元。汇丰米业不服,一周后上诉至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尽管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但追溯两级法院的庭审始末,究竟是一笔还是两笔的80万元代购粮款,成为案件争议焦点。酒局前后的两张收据虽然田氏兄弟都是靠收粮起家,但田华松入行要早于表弟田斌。作为一个县级市,宁安坐落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系该省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县,农业人口近30万。近年,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当地传统农业种植户种粮积极性被激活,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事实上,整个黑龙江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粮食市场化进程都在加速,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粮食经销格局的变化。一位对黑龙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较为熟悉的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2004年至2010年间,黑龙江一些地方国有粮库不再敞口收粮,随之一些种粮大县的粮农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生逢其时,以收粮为职业的粮食经纪人应运而生,“他们从种植户手中收购粮食,粗加工后就近或跨区售给粮食收储企业和粮食经营者,从中赚取粮食差价。”“田华松刚入行时也是单打独斗。起初,农民对粮食市场不了解,加上卖粮有难度,一看村里来人收粮而且不打白条给的都是现金,只要比种粮成本价略高些,就把粮都卖给他了。粮食到手后,他再把收到的粮倒卖给更大的粮贩子。低进高出,所以他那几年确实挣了不少钱。”田斌说。直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田华松才不再亲自下乡收粮,转而寻找其他粮贩子代收粮食。按照田斌的说法,兄弟二人合作之初的两三年,均视亲情为重,即便是粮价极不理想的2008年前后,由于田斌收粮速度快于田华松外销速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余粮积压时,二人也没有“红过脸”。那时,1981年出生的田斌觉得表哥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黑龙江一些地方国有粮库不再敞口收粮后,以收粮为职业的粮食经纪人应运而生。图/CFP2009年底,兄弟二人在分析了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特点后认为,2010年应该是粮价高位年,于是,田华松根据自己的外销能力,计划为田斌出资780万元,由其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玉米。“这笔资金田华松并不是一次性打到我账上的,而是先给我一部分启动资金,等我收回第一单粮交付给他后,他再根据每周市场行情变化,确定每公斤玉米的收购底价和收购数量并给我打款,然后我拿到钱再收第二单粮,以此类推。”遵照双方付款和交粮的口头协议,2010年11月5日,又到了田华松给田斌打款的日子。根据以往的惯例,双方去银行办理划款业务后,田斌确认粮款到账后要给田华松写一张收据并以此证明款已收讫。但据田斌说,“那天他说中午要宴请外地来的客户,所以上午他让我先把收条写好。”田斌没有多想便照着表哥的要求做了。按照他的说法,当天该笔业务办理速度要比预期快,从银行出来后已临近中午,田华松希望田斌以“副主陪”的身份陪自己的客户吃饭。午宴从中午12时一直持续到15时。虽然不胜酒力,但为了给表哥撑面子,田斌喝了很多酒,以至于最后如何回家的都忘记了。但是,田斌深夜酒醒后突然想起,白天酒局间歇,表哥似乎又让自己写了一张80万元的收据,“当时我就很害怕,真要是这样,就等于我要付给田华松160万元的玉米。”重复收据成起诉依据第二天吃过早饭,田斌就拨通了田华松的电话。由于一时难以确定自己是否多开具了一张收条给田华松,因此电话接通后,田斌先寒暄了几句才提及正事。“田华松的回答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他说确实还有一张收条在他手里,喜的是他说昨天自己也喝多了,稀里糊涂地又让我写了一张收条。”至此,田斌认为,既然是兄弟间的一场误会,自己就没有必要再担心了,只要找时间把多开具的收条拿回即可。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田斌设想的方向发展。几天后,当他见到田华松时,“我发现他在刻意回避收条的事。”按照田斌的说法,田华松先是说两张收条都交给公司财务了,让田斌自己找财务索要,而财务又推说没有田华松的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