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高考历史试题章节汇编(必修二岳麓版)1.docVIP

2010年国高考历史试题章节汇编(必修二岳麓版)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章节汇编(必修二岳麓版)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2010·江苏卷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2、(2010·浙江卷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3、(2010·天津卷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4、(2010·上海卷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1、(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2、(2010·新课标全国卷27)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2、(2010·上海卷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3、(2010·重庆卷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2010·浙江卷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2010·四川卷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3、(2010·新课标全国卷13)唐高祖废汉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4、(2010·江苏卷21)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

文档评论(0)

ochenga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