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建筑精品稿.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建筑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有着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因地理环境较封闭,形成了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强烈的独特性。在此地区宗教建筑最具有代表性。 地理位置: 东、南、西三面临海(没有良好的港湾、海上交通闭塞) 北面为喜马拉雅山脉(割断了与中国的交流) 西北部与中亚接壤 (通过印度河上游与中亚联系) 主要时期和宗教: 公元前3000年 - 有了相当发达的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2000年 - 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家,创造了婆罗门教 公元前5世纪末- 产生了佛教,并很快广泛传播 6世纪至9世纪 - 形成封建制度,婆罗门教排斥佛教,以后转化为印度教,并产生了耆那教 11至12世纪 —— 印度北部建立了几个伊斯兰王国 15世纪末以后 — 被伊斯兰统一、各方面穆斯林化 目前居民: 82%信奉印度教 、12%信奉伊斯兰教 、 2.3%信奉基督教1.9%信奉锡克教 、0.8%信奉佛教 、0.4%信奉耆那教 一、印度封建社会的建筑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地区 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产 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以风格独特的建筑著 称于世,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光辉的篇章。 气候条件-温暖湿润 当地盛产-优质石材 主要成就-宗教建筑 创作领域广阔、建筑水平很高 影响东南亚大多数地区和国家 1、印度封建社会的城市建筑谟亨约.达罗城-最早的城市(公元前3000年) 长方形平面、方格道路网、约7.77平方公里 分上下两个城区:上城区-建在10米高的人工平台上,住祭司和贵族设供祭祀和节日用的高塔、庙宇和大厅 下城区-住市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设巨大粮仓 每个街区约336米×275米 住宅一般为两层: 底层设厨房、盥洗、储藏、水井 二层设大厅、多间居室和浴室 砌深砖井排水、并与城市管网连通 城市砖砌的下水管道系统完善、通至每处 城市道路转角处设弧形、以便于车辆通行 2、印度的佛教建筑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大力提倡佛 教,此时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城市和宫廷建设都较发达。 苏堵波—半球(覆钵)形陵墓、像征天宇 代表作-桑契苏堵波:(珍藏佛陀或圣僧的遗骨)形象宏伟壮穆、风格单纯浑朴、细部玲珑纤巧 台基高4.3米直径36.6米、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 顶部的佛邸亭三层华盖、周边正方石栏杆 苏堵波周边小路、设石栏杆 每面正中设门、门上满覆浮雕 门前立三排插隼的橄榄形石柱 石窟僧院—也称毗诃罗、供僧侣隐修用 凿山而成、核心方厅、周边设柱廊、三面小禅室 火焰形门洞、象背式屋顶、内外装饰仿竹木结构 布满雕饰和壁画 支 提— 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 瘦长马蹄形平面、周边设柱廊、尽端半圆部分的中央凿出苏堵波 柱头帕赛玻里斯式、雕饰复杂、布满壁画 代表作-阿涧陀石窟群:马蹄形的山谷里开凿了25个毗诃罗、4个支提 佛祖塔—佛祖释迦牟尼悟道的场所 金刚宝座式、高大台基、五座方锥宝塔、塔体布满布满雕塑 代表宇宙中心,又称金刚界或须弥山、妙高山(一个主峰、四个小峰、各有一佛) 中央塔高55米、表示如来佛(释迦牟尼本身佛) 四角塔矮小、代表四方的峰和佛、东阿众佛、南保生佛、西阿弥佗佛、北释迦佛 3、印度的婆罗门教建筑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原始宗教,它按种姓把 人分为高低贵贱四种。婆罗门教以后吸取了佛 教和其他宗教的教义转化为印度教。6世纪至9 世纪,印度形成了封建制度后,一度衰退但广 泛流传于民间的婆罗门教排斥了佛教而再度兴 盛,印度各地普建婆罗门教庙宇。婆罗门教庙宇的主要建筑特征: 形制参照农社公社的集会建筑和佛教的支提 石材建造、空间较小、用梁柱叠涩券、结构技术不高 形式保留木结构手法、某些庙宇凿岩而成 造型观念特殊、建筑当做雕塑、屋顶墙垣不分 强调婆罗门教“三位一体神”的象征意义 建筑和塔体浑然一体、内外满铺雕塑 4、印度各地的婆罗门教建筑 北部—集中形制、没有院落、独立旷野建筑塔体、弹性曲线、轮廓柔和 由方形的门厅和神堂及屋顶演化的方锥塔三部分组成 门厅(毁灭神-湿婆的本体)屋顶的方锥塔密檐式 神堂(保护神-毗湿奴的本体)屋顶的方锥塔密布垂直棱线 圣坛(创造神-梵天的本体)设在神堂、正方位开四个门 塔顶扁球体、象征法轮 代表作:康达立耶.玛哈迪瓦庙 塔身-收分强烈、层叠凸出、垂直构图 基座-宽阔厚重、稳定安详、水平密实 南部—庙宇基本同北部 宽大寺院、四面围墙、中央设门、门顶高塔 方锥塔体、轮廓挺直、棱角鲜明、单纯简洁 层檐较多、几层围墙、庄严雄伟、开阔壮观 代表作:(均为世界奇观) 提路凡纳马雷庙 马都拉庙 —12座高塔、最高49米、东门柱廊6排180颗狮身象首柱 斯里兰卡的拉玛庙—面积600平方公里、四道围墙、8座塔、花岗石千柱厅 中部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