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渴望,执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匮乏,渴望,执迷 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莱纳桑与他的著作《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把一群小孩子聚在一起,让他们估计平时用的硬币的实际大小,穷人家孩子的估计会比富人家的孩子估计大许多。硬币越值钱,估计的差别越大。穷孩子脑海里的一元钱硬币,可以是很大的一个圆。   把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电影,事后让他们回忆情节。孤独的人和不孤独的人对情节的记忆一样准确。但是对电影中人与人交往的场景,比如恋人间的对话和亲昵的细节,孤独的人的记忆格外准确。正如饥肠辘辘的人,会一直记得电影里的人物吃了什么。   匮乏产生渴望,而渴望可以让注意力集中。有些情况下这是好事。学生都知道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没时间了才开始着急,通宵达旦地紧张复习,常常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工作的人往往都知道“死线是第一生产力”,有时间的时候拖拖拉拉,直到离最后期限所剩无几了,才开始加班加点赶工。而商场用来吸引消费者的各种优惠折扣券,都有截止日期,这并不是因为商场鸡贼,而是因为不带截止日期的优惠券,很少有人想得起来使用,反倒达不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事到临头才……”后面往往跟的不是什么好结果。让你注意力集中起来的东西,不都是学习或工作,更可能是诱惑。   无论贫富,人们都会对某些东西产生强烈的渴望,想据为己有。想要得狠了,大脑就会自动屏蔽其他信息,让人忘了做理性的比较,忘了仔细掂量这东西的实际价值,这是冲动性消费的根源。但对富人而言,就算冲动之后后悔了,也无非就是觉得花错了钱,下回注意,想一想也就过去了。但对穷人而言,事后懊悔就严重多了,收入上可能会“月光”,心理上可能想“剁手”,更有甚者可能刷爆信用卡欠银行高息债务,或干脆做起了啃老族。所以有经济学家说:“诱惑税是累退的。”越穷的人,诱惑往往越多,而诱惑给他造成的负担也越大。   孤独久了的人,虽渴望亲昵关系,但在和人交往中往往又显得笨手笨脚,不讨人喜欢。人们通常认为这些人性格有问题,正因为他们不善和人交往不讨人喜欢,所以才孤独。但最近的研究显示,不讨人喜欢可能是孤独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孤独的人,人际交往匮乏,所以渴望与人接触。而正是这种渴望,让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几乎要专注每一个细节,每个细节都在脑子里转好几遍,结果当然就是不自然,缩手缩脚,连说话都变得磕磕巴巴。这就好像人们下楼梯,都是自然的举动,根本不用想。而一旦你开始计算先跨哪条腿,每步跨多远,立刻就会摔倒。有个实验,让人们各自录一段话给别人听。而听众选出的那些笨嘴笨舌非常无聊的录音,往往来自孤独者。但是,同样的实验再做一次,只是在录音的时候告诉录音的人这段话不会给别人听,随便说,这样的情况下孤独者的谈话水平并不亚于甚至还高于其他人,因为脑子里不用再想着和其他人交流。   人人都有匮乏的东西。穷人缺钱,富人缺时间,孤独的人缺伴儿,有伴儿的人缺自己的空间。这种匮乏会产生渴望,会在潜意识里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匮乏的东西上,脑子里翻来覆去全是它,仿佛陷入一个隧道,眼前只有它,其他的一切都被屏蔽到了这隧道之外,哪怕是我们珍视的东西,也会被忘却,敌不过这眼前的执迷。而大脑的运算能力和带宽有限,一旦执迷某物,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就会被大幅减弱,我们会不自觉地做蠢事,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匮乏(scarcity),这屏蔽其他信息的隧道(tunnel),这有限的大脑带宽(bandwidth),就构成了一套关于人类行为的新理论的核心概念。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莱纳桑(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顿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是这套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在2013年的著作Scarcity:The New Science of Having Less and How It Defines Our Lives(中译本为《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2014年1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中,系统地向公众解释了这套新的理论。。   小到减肥,大到扶贫,研究人在匮乏之中的行为模式都极有意义。节食减肥很难成功,饥肠辘辘的人,永远渴望食物,看什么都是吃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食欲会占据很多大脑带宽,注意力涣散,自制力减弱。更要命的是,节食减肥常常需要持续很长时间,每一天都是种煎熬,就难怪大多数人熬不住了。   扶贫更难。办法试过无数,中饱了各种私囊的多,真正能帮到穷人的少。各种知识类的培训往往收效甚微,因为穷人总是要应付各种各样缺钱的紧急情况,好像玩儿抛接杂耍,刚接住一个,马上又要掉下来另一个,脑子里想的各种事儿一多,便难有时间精力系统学习。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各种扶贫培训,穷人常常缺席是大难题。   要脱贫,储蓄和长期规划必不可少。但穷人存钱,就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