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在教育与政治之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伯苓在教育与政治之间天津南开系列学校(大、中、小学)的创办,主要得益于严修(字范孙)的声望、 人脉和实力,校长张伯苓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前朝旧人”张伯苓严修在世的最后几年,张伯苓已经展现出很强的办事能力,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大总统黎元洪曾以教育总长一职相许;少帅张学良则视其为良师益友,在东北大学草创阶段更是多有借重。极具实力的管理美国退还庚款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中方董事不仅有张伯苓,在董事长范源廉病逝后,进而接替此职。不过,这些荣耀的取得,均来自民国前期的北洋政府。随着1928年夏季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京津一带再次迎来“改朝换代”。6月12日,南开中学期末考试最后一天,天津城西马路一带枪声大作,革命军进城,奉系督军褚玉璞退兵。作为社会贤达的南开校长张伯苓,面对南方革命政府,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前朝旧人”色彩。毕竟他跟随严修“化缘”兴学,与北洋军政势力结缘不浅,属革命党秉政之初须排斥之列。不过,张伯苓不同于书生气十足的胡适,他处世显然更加现实和灵活。南开学校每年几十万支出的费用等待着他设法筹措,而这倘离开了当权者几乎不可想象。好在蒋介石委派秘书钱昌照遍访京津各校,对南开印象颇佳,而张伯苓也不失时机地表露对新当政者的拥戴,这些归结为一个尚好的回报:蒋命令已经“易帜”的张学良给予南开一定力度的常年资助。少帅张学良应允资助南开20万元。受到蒋介石重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在北平组建华北政务委员会,张伯苓被任命为委员之一。两年后又组成由黄郛领衔的政务整理委员会,张仍任委员之职。这期间,已决意弃学从政的翁文灏在庐山向蒋介石进言:国家危难之际,急应延揽人才,不宜过分拘泥于党派,而应扩大用人范围,并举荐了胡适、张嘉?H、吴鼎昌、张伯苓等多位非国民党人士,蒋表示愿意延揽借重。从后来的事态观察,蒋基本采纳了翁的建议。张伯苓虽然时常向外界表示,自己对政治完全是外行,但对于华北事务亦曾热心参与和建言。他以社会贤达身份赴山东,尽力调解韩复榘与刘珍年部的战事,效果尚佳;当华北形势日益危殆时,他大胆向南京当局直言:为了防止日本使华北特殊化的预谋,中央应尽力支持宋哲元等华北将领,以增加他们对国民政府的向心力。蒋介石闻言,颇为重视。“西安事变”中力挺蒋介石张伯苓政治地位的上升,有力缓解了南开办学经费困局,来自国民政府的资助,也使学校的私立性质越来越名不副实。一个难以抗拒的现实压力愈加明显,即日军步步紧逼,华北已危若累卵。好在张伯苓眼光超前,很早便做出在西部建立分校的决策。此设想得到蒋介石鼎力赞助,他允拨五万元作建校经费,这笔款项很快到账。张伯苓遣人速购重庆杜家坪地段建筑校舍,此处“无城市之喧嚣,有山水之清幽”,靠近重庆大学,具有地利之便。这便是后来的重庆南开中学。就在此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张伯苓惊愕之余,拍发私人电报给张学良,痛陈利弊,呼吁放蒋!后来美国《亚洲与美洲》杂志刊文称:“当委员长在西安被绑架的时候,张博士给少帅的私人电报在后来的释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孔祥熙急电张伯苓:“吾兄与汉卿相知甚久,此时一言九鼎,当有旋转之效”,请兄飞赴南京或西安,斡旋“陕变”。张随即赴宁候命。南开大学全体教职员和学生会在得知事变消息后,或通电全国,或发表时局宣言,痛责兵变,维护领袖,重申法纪,敦促放蒋。在西安各方谈判过程中,曾酝酿改组“内阁”,张伯苓被列为教育部长人选。蒋介石获释返宁,南开师生致电庆贺,学校为此特放假三天,其喜庆气氛犹如节日。张伯苓称此次事件为“逢大凶化大吉”。蒋氏随后复电张校长:“陕变发生后贵校师生备极关念,甚为感慰,特谢!”事变和平解决,各地欣喜之状,不独南开为然,然该校与事件当事者关系之特殊,引人关注。张校长与蒋的互信更加牢固,而与少帅的交谊则戛然而止。张伯苓从政抗战期间在重庆,张伯苓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是担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议长一职始由汪精卫、继由蒋介石出任。其职责之重大,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张伯苓履新,在参政会近百名各界精英面前亮相,各方感受不一。与张资历相当的黄炎培在日记中记述:伯苓在参政会发言“颇多失礼,闻者不满”;“伯苓主持(会议)慌乱,致会场大哗”。中共方面参政员周恩来评论自己的老师则出言谨慎:伯苓先生是教育家,从事政治非其所长。战后,张伯苓一度赴美治疗旧疾,蒋介石赠送一万美金供其使用。这是张生平最末一次访美,美国文教界盛情接待。1946年12月,张伯苓回到上海,旋即赴南京,蒋介石设宴为其接风。1947年冬,在蒋介石安排下,张伯苓参选国大代表,南开校友组成“公能学会”帮助校长竞选,外加三青团力量配合,终以十三万余票当选,据说个人得票数居全国之冠。到1948年初,南京便盛传张伯苓将竞选副总统,张出面否认。同时,《大公报》报道,七十二岁的张伯苓“病体康复后,有时出席会议二、三小时,始终振奋不懈,每天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