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系交织自由之陶渊明摘 要:中国文学史上,对后世有大影响力的往往是有自由独立个性的文学家、诗人。但是这些文学家和诗人往往在世俗的体系中苦苦挣扎,而这种挣扎又恰恰成全了他们的文学地位。文章先谈第一个诗人陶渊明。他的求仕与归田,恰恰形象地反映了这种挣扎和无奈。他的归田既是无奈的选择,又是符合他自由本性的自然选择。物质的需要和政治的追求是他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自由的本性又需要他的回归。而他在这样交织的体系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自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回归不是归隐而是归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关键词:体系 自由 挣扎 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对后世有大影响力的往往是有自由独立个性的文学家、诗人。但是这些文学家和诗人往往在世俗的体系中苦苦挣扎,而这种挣扎又恰恰成全了他们的文学地位。那么,他们苦苦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艰难,而基本无法实现呢?人人皆应该成为自由的人。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表达类似的观点。例如战国时期的庄子、晋朝的陶潜、唐代的李白 、宋代的苏轼 、明代的汤显祖、王阳明,等等 。人类是一种自觉追求自由的生命。包括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首先就要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从哲学角度看,笔者认为自由的本质是相对于体系而言的状态。它具有超越性。这是一种没有次序与等级的状态,没有层层压制的状态。而体系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物质世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想都是一个个体系。体系是分层次的,讲究条件和规则。古今中外有个性的诗人和文学家,没有哪个不在体系中苦苦追求自由。因为自由就是他们生命。他们的生命如果没有自由,生命已经舍去了大半,剩下的往往是没有灵魂的躯体而已。但是他们张扬这种自由的生命意识,是要付出代价的。笔者先谈第一个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主动放弃官职回家读书耕地而闻名于世。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1]许多人都把他看作隐士,其实笔者认为他不是归隐而是归田而已,就像现代社会有些人长期在大城市打拼,累了就回到农村的家中去生活一样。这只是一种生活选择而已,而且陶渊明的这种选择还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2]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看他生活的时代和他所受到的思想吧。魏晋时代是军阀混战的时代。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是极度混乱又是极度自由的。[3]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是一位儒家有志青年,胸怀救世的大志。 正如他的诗文所说:(1)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2)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不敢至(《荣木》)可是那时当官,也不是好当的,整体的政治如此黑暗,下层官想要为民做点事情 ,其实是很难的,更不要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而陶渊明又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君子人格,仁者之心,不想贪污,不想拍马,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说“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可见他是要吃饭,没有办法就出来当官的。但是他的本性是爱自由的,当官不符合他的本性。[4]多年来陶渊明在仕与归之间几度挣扎。最后他终于彻底地受不了,最终决定辞官归田了。正如在《归田园居》中,诗人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因为追求自由是陶渊明的本性。这种自由是一种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勇气与决不低头的自尊心的混合物。他没有选择出家当和尚,也没有去当道士,而是选择了一条现实的实现其人生自由的路径――归田。他认为:生命中最渴望的是什么?是自由。从今往后我要恢复我的本真和自由,因为我本来就是自由的。这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我也不是为任何人而活,我也不要为五斗米而向乡下小人折腰。生命本来是自由的。如果非要说为什么而活的话 那就是为了自由而活。生命的本质反对一切的压抑与迫害。自由的高贵与做奴才的可悲 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为什么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益而把自己的灵魂都丢掉呢?生命不能承受一切的侮辱,而斗争真是获得自由的好方法吗?这真是一个大疑问。欲望加利益,面子加胆小往往让我失去了一切的自由与美好!甚至让我无法呼吸,无法相信自己,从而坠入可怕的深渊,没有自由,有的只是可怕的担心和无谓的纠结,就像汽车掉到泥潭中一般。自己伤害自己,从而失去一切自由。这也就意味着生命的消失。看陶渊明归田后的诗《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虽然出生在大家,却能拿起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