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是悲秋还是颂秋郁达夫《故都的秋》堪称散文作品中的经典,选入人教版必修二。无论是它优美的文笔还是深厚意蕴的情味,都引发了后继学者的不断探讨。尤其是作者到底是悲秋还是颂秋的问题至今争论不休。之所以说郁达夫的经典之作引发了学者的讨论和思考,是因为不同的学者从文本中读出了不同的意味。宋玉在《九辩》中说:“悲者,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许多学者把悲凉看做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认为这是一篇悲秋之作。比如,王立宪在《:令人回味的“悲凉”》中写道:“伤春悲秋是每一个到了一定年龄的人都会有的情绪,何况郁达夫还是一介文人。文人易伤感,尤其是在秋季,他们敏感的心常会被一片秋草和落蕊触碰,被衰弱的蝉声缠绕,被秋雨打湿,被凉风扫过。文人的伤感来自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岁月的深刻体悟,来自他们对时光匆匆的无奈,更来自他们对自己生命的看重,所以这样的秋不能不使他们要尽情表达生命的意绪。”[1]燕淑梅在《于无声处歌悲凉――郁达夫赏析》中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笔触,抒发出对‘清、静、悲凉’的故都秋景的热爱,以纸为琴,以笔作弦,演奏了对故都秋景的一曲无声颂歌。这曲颂歌之中,却处处透出淡淡弥散于作者心底的‘悲凉’。”[2]为什么将“悲凉”看成文章的情感基调,源于他们对郁达夫创作背景的探讨。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普遍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1921年到1933年这11年间,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在杭州他仍能感受得到白色恐怖的压迫,思想苦闷,创作枯竭,所以1934年7月,在难耐的酷热中郁达夫“决计离开杭州”,去青岛避暑。8月又转赴北平,到北平后的第四天的上午,一蹴而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都的秋》。可以说,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观念。相反,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篇颂秋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挚爱之情。正如俞王毛、张小华在《秋气堪悲未必然――也谈》所说的:“在文章开头,劈空而来的是一串赞颂北国之秋的文字,作者似乎急于将十年思念、千里奔赴所积聚的情感释放出。‘好’是作者对秋天的总体评价,而故都的秋,因为是特别的清、静、悲凉,当然也就特别的‘好’。文章开头部分的‘赞秋’,到中间部分的‘品秋’‘论秋’,再到最后‘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的‘留秋’,文意上层层递进,感情上一气流注,将留恋、叹赏、喜悦之情表达到极致。”[3]又如邱洪慧在《悲秋情怀与恋国情结的融合――评郁达夫的》中说道:“他对故都的秋最平凡的一角那最不值得称道的破屋、高天、鸽声、牵牛、秋草、枣树、槐的落蕊,蝉的哀声,都爱得那么细腻,那么强烈,那么深沉,那么执著,甚至要用‘生命的三分之二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正是一种冷到极处也便是热到极处的恋乡恋国情结。这是他对故都、故国爱的深沉,爱的凝重,爱得刻骨铭心,爱到看似冷峻实则内心炽热得如同岩浆一般的浓烈。”[4]笔者认为,《故都的秋》表达了郁达夫对生命的一种态度,自然万物,春生秋实,花残叶调,都有它的生命形态,郁达夫不过是捕捉到了故都秋季独有的特色和秋季故都的特别之处。他心中最美好的秋味,就存在于那些在自然界里自生自灭、不被人所发觉的普通事物中。不需要感情附加,单是这清新淡雅的情景就足以让人沉浸其中。就如孙绍振所说:“凡是属于生命的景象都有感悟存在的价值……直面生命的衰败的感觉,启示沉思生命的周期,逗起悲凉之感,也是一种生命的感受。”对于自然景物,作者既没有富丽堂皇、浓妆艳抹地修饰,又没有刻意地推敲雕琢,而是极真实自然地勾画普普通通的事物,细数平平常常的所见所闻。想象,清晨坐在院子里,捧一碗浓茶,仰望高空,俯身赏玩随意开放的牵牛花,散落各处的落槐点缀其中,时而传来远处驯鸽的飞声。整个画面质朴真实,还需要再刻意地修饰吗?再如,虽然踏着“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但是能感觉到那“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就连扫帚之后的丝纹都有些细腻和清闲。还有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的枣树,不管是“鸽子蛋似的枣子颗儿”还是“淡绿微黄的颜色”,都是作者眼中最好的Golden Days。这些自然的景物,引发了郁达夫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想象,体现了作者对人事景物等客观对象本身的形态特征和内涵意义的关照,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秋天或许是破败不堪的,或许是富有生气的,但是郁达夫能把这一切看做最真实的自然形态,把它当成一种人生的境界去赏玩、享受。正如刘海粟在《漫论郁达夫》中谈道的:“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着霞绮。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精髓……他把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统编版2024).pptx
- 医学成像技术原理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幼儿园防恐防暴演练总结(32篇).docx VIP
- 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docx VIP
- ktv酒水供销合同范本.docx VIP
-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第一框+第3目【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第9讲 《反兴奋剂条例》.ppt VIP
- 无人驾驶技术在矿用电机车的应用.doc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pdf VIP
- (高清版)B-T 19889.7-2022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7部分: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