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里的元宵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散曲里的元宵节在中国,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夕等,时在农历正月十五。因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日,中国人根据这“第一良宵”之意,名之“元宵”;又因为通宵挂灯结彩,人们放灯观灯,故又名“灯节”。正月十五前后,正是这一年的春天将到之时,元宵过后,农人们的农田耕作就要繁忙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在元宵的节日活动中,就会有许多农耕模拟和祝祷的意味,从这个功能看,元宵就是个“农耕之节”;元宵又是中国社会约定俗成的男女交往之节,无论是远古时代、封建社会还是近现代,这是个两性开放的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的是“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还是“元夕”。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月十五简直可谓中国的“情人节”。元宵前后,又是各地社火演艺集中的日子,这一方面因为农人休闲,一方面因为娱神娱人的需要,由这一点着眼,元宵节又可以称为“戏剧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故有“闹元宵”之谓。在中国历史上,元宵放假从一天、三天,到五天、六天,最长的有放假十天的(《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页)。一元散曲里的元宵篇不少,仅张可久一个人就写了近十首。就内容而言,元宵曲大致可分两类:或表现“闹在元宵”,或表现“爱在元宵”。不少篇章又是两兼的。比较客观地描写元宵节俗和节日气氛的,可举无名氏的【中吕?迎仙客】《十二月》中的《正月》:“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三五宵。绮罗人,兰麝飘。柳嫩梅娇,斗合鹅儿闹。”(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1681页)曲中讲到元宵节气、节日媚物(柳与梅)、节日景物和其间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人们闹元宵,鹅儿也来参与也来“闹”:人们斗鹅玩。这元宵,如何能不热闹!斗鸡鸭鹅等家禽以为玩乐,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民俗游艺。晋葛洪《西京杂记》卷2有云:“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元代人普遍饲养鹅鸭,南戏曲子里竟有【鹅鸭满渡船】的牌子。上曲“斗合”一词令人关注。斗合斗合,斗是为了合,“合”即是“和”,斗出一片祥和的气氛来。无名氏作品虽然每每排在集子的最后,其实时代并不一定在后。其作品在当时一定传唱不已,故人名不留作品却留存了下来。另一位无名氏的【越调?斗鹌鹑】《元宵》,是五曲组成的一个小套。兹略举数句如下:……元夜值,风景奇。闹嚷嚷的迓鼓喧天,明晃晃金莲遍地。(【斗鹌鹑】)香馥馥绮罗还往,密匝匝车马喧阗,光灼灼灯月交辉。满街上王孙公子,相携着越女吴姬。(【紫花儿序】)拼却醉频斟绿蚁,恣赏玩朱帘挂起。歌舞动欢声笑喜,一任铜壶漏滴。(【金蕉叶】)但愿岁岁赏元宵,则这是人生落得的。(【尾】)(《全元散曲》1834页)锣鼓喧天,车水马龙,小姐闺秀带着馥郁的香气、踩着三寸金莲出门,男儿女儿们这一夜可以手拉手行进。灯光月辉,元宵是一个不夜天呵!特别是最后一句说得有意思:“则这是人生落得的”,全然是老百姓的口吻。人生落得赏元宵,人生落得过佳节。这“落得”,今天一般作“乐得”。马致远【仙吕?青哥儿】《十二月》里也有写“元宵”的一首:“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之所以对“他”这等关注,因为“他”歌喉清畅舞姿美妙,暗暗地跟了去,原来他住在“翡翠坡”前,“鳌山”的下面!寥寥数语,大得辛弃疾“那人”之意蕴。元代元宵真正是“火树银花”的。据说当时大都丽正门外有棵大树,让忽必烈封为“独树将军”,每年元正、元宵,树上挂满各色花灯,高下错落,远远看去像一条冲天的火龙(陈高华、史卫民《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397页)。堪称元散曲第一人的张可久,写过多首元宵曲。有小令【沉醉东风】《元夜》、【天净沙】《元夕》,还有【普天乐】《元夜即事》,有用两支相连的带过曲形式【齐天乐过红衫儿】,写了“情人节”实录的《元夜书所见》,更有三支连用的【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富山元宵赏灯》,有写自己情感的,有写他人景象的,立场不同,风格各异,颇有看头(《全元散曲》,763、774、802、803、829、875、950页)。其【天净沙】《元夕》纯写元宵节景象:“金莲万炬花开,玉梅千树香来。灯市东风暮霭。彩云天外,紫箫人倚瑶台。”还有虽不以元宵为题却提到元宵的,如“撺断着小丫鬟舞元宵迓鼓”(【双调?折桂令】《幽居次韵》);描写钱塘繁华热闹的“楼上楼直侵九霄,人拥人长似元宵”(【双调?折桂回】《钱塘即事》)。二元散曲元宵篇的节日习俗描写十分丰富。国人过节每每以饮酒为乐,元宵自然更不能例外。“拼却醉频斟绿蚁”“共饮流霞”“停杯献曲紫云娘”等等曲句,为我们描述了这一风习。张可久《元夜宴集》《元夜小集》,篇名即给我们传递了这一消息。曾瑞散套【黄钟?醉花阴】《元宵忆旧》首曲云:“冻雪才消腊梅谢。却早击碎泥牛应节。柳眼吐些些。时序相催,斗把鳌山结。”寥寥数语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