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1学.docVIP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1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1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2.掌握诗歌表达技巧题型的一般解题规律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材助读】(根据教材、学习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1.了解识记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2.思考表达技巧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注意点,归纳答题步骤,形成组内共识。 预习反馈:(预设1-2小题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测) 【课堂探究】(学生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可分别设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环节) 学生活动1 阅读导学案“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古诗词常见表达技巧,没有完全一致的分类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请分别列举5-8种,并举例简要说明。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 4.篇章结构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粉身碎骨浑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无边落木萧萧下,尽长江滚滚来。 少日春怀似酒浓,老去逢春如病酒。 学生活动2 完成下面两道题目,组内交流每道题目的答题思路和注意点,形成组内最佳答案;并模仿鉴赏形象、语言的答题步骤,总结归纳出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⑴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⑵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⑶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 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学生活动3 完成下面两道题目。要求:①根据答题步骤组织答案,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一)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参考答案: “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 D.本诗的表达技巧有借代、反问、用典、拟人等,考生只需列举其中两种并进行适当分析即可。 误区警示:少考生对此题的解答思路甚清晰,一般而言,先列举出表达技巧,其中主要是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说一说这样表达的效果或作用。考生如果简单到只是列举表达技巧或列举后泛泛而谈,则很容易失分。 参考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语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当堂检测】(设置5-10分钟课堂小练) 完成下面的题目,根据步骤答题,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1.阅读《鹊桥仙 夜闻杜鹃》回答问题。 鹊桥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dt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