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志鸿优化设计】20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3.1 碳的多样性 节能减排与绿色化学随堂演练(含解析)鲁科版.doc

【志鸿优化设计】20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3.1 碳的多样性 节能减排与绿色化学随堂演练(含解析)鲁科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讲 碳的多样性 节能减排与绿色化学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因为溴易挥发,所以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为避免生成过量的SO2污染空气,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 答案:D 2.如图是碳循环中的一部分。下面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联合国气候大会讨论的减排议题主要涉及反应① B.反应②是在植物体内完成的 C.反应③是造成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原因 D.反应④⑥是为缓解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联合国气候大会讨论减排,主要是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A正确;反应②是光合作用,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C错;D正确。 答案:C 3.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已日益成为生产、生活的主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是清洁能源,工业上用电解水法制取大量氢气符合节能减排理念 B.“装修污染”主要指人造板等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等有害气体所造成的污染 C.人类超量碳排放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在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中,要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解析:电解水制氢消耗大量电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A项错误;超量碳排放与酸雨的形成无关,C项错误;火力发电消耗非再生能源——煤炭,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D项错误。 答案:B 4.(2013·黑龙江大庆二模)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均正确的是(  )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 ②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③Fe2O3俗称铁红,用做油漆或涂料 ④食盐、醋酸和蔗糖都是电解质 ⑤石油的裂解、煤的气化、橡胶的老化、海水制镁的过程都包含化学变化 ⑥用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防止金属被腐蚀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解析:漂白粉的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为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铝粉的混合物,均为混合物,①对;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②错;蔗糖为非电解质,④错;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金属被腐蚀,⑥错。 答案:B 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 质及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碳酸氢钠粉 末(Na2CO3) H2O、CO2 低温蒸 发结晶 B NaCl固体 (KNO3) 水 高温溶解、 降温结晶 C 乙烷(乙烯)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D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解析:NaHCO3溶液低温蒸发结晶以防NaHCO3受热分解,A项符合题意;选项B,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许多,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应采用高温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分离方法,不符合题意;选项C,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而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选项D,CO2也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温至65 ℃以上,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解析:A项,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升温至65 ℃以上,C6H5OH完全溶解,溶液变澄清;B项,CO2+Na2SiO3+2H2ONa2CO3+H4SiO4↓,H4SiO4与CO2不反应,浑浊不会消失;C项,CO2+Ca(ClO)2+H2OCaCO3↓+2HClO,所以溶液变浑浊,加入品红溶液,被HClO氧化褪色;D项,首先,CO2+Ca(OH)2CaCO3↓+H2O,继续通CO2,产生可溶于水的Ca(HCO3)2,再加入足量的NaOH,则发生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溶液又变浑浊。 答案:B 7.向Na2CO3、N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k80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