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素材.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审美想象的过程有三种方法: 1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 2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3、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二)缘景明情 阅读某一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1.篇幅短小,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 2.意象跳跃性大,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3·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景,离不开情。有如下步骤可以借鉴: 1、看诗歌标题、注释,首先获取一个总体印象。 2、找出诗中写景、物、人的词语,注意修饰语。 3、借助想象和联想,根据诗歌中的画面,明确那是怎样一幅图景,即诗歌描绘了什么或写了什么。 4、根据景物的特点,感受那种情境下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就是说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倦夜杜 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1、看标题。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诗题“倦夜”,给我们什么信息?厌倦?疲倦?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呢? 2、找出描写景、物、人的词语。起句:竹——凉,夜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写出清秋月夜特有的景致。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点出时间已是深秋;萤——暗飞、自照,鸟——水宿、相呼,秋夜破晓前的景致,更衬托孤寂之情。孤栖“卧内”,辗转反侧,黎明将近还不能眠,为何?原来一直为国事担忧,因此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①描写了一幅幽清冷寂的深夜秋月图;②给予了忧国忧民忧时的感情。“空悲清夜徂”清冷的秋夜就在我徒然的悲哀中过去,又体现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不能为国效力的忧愤。 小结 把握诗歌的意境,要从多方面入手,要“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阅历、情趣、以及创作风格了解作品是诗人在怎样的一个特定时期创作的,因为人的境遇、情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同一诗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环境所创作的作品,表现的意境也会有所不同。体会了诗歌的意境,就把握了诗歌的形象和情感,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想象与联想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薄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用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的欲望。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 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二组概念: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呈现的是春意盎然的景象。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二要关注修饰语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