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火灾事故后果分析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值约等于1时,测试动物部分死亡; 当0·8时,无动物死亡; 当1·3时,所有测试动物死亡。 N-气体模型还可以分析烟气各成分气体的相互作用,如果某种材料的燃烧产物导致一部分比例的试验动物死亡(不是0或100%),且N-气体值近似=1时,表明试验量接近于材料的LC50;无动物死亡,表明燃烧气体间存在拮抗作用;所有动物都死亡,表明可能存在不为人所知的某种其他毒性气体,或气体间存在毒性协同作用,或可能存在其他逆向因素。根据这种分析方法,目前人们已发现CO2和CO、NO2存在协同作用,而NO2同HCN存在拮抗作用。 2、窒息性气体FED模型 定义: 式中, 为第 种窒息性气体的浓度,10-6; 为使试验动物失能的某种气体的暴露水平,10-6×min。 通过测定每种窒息性气体的暴露时间和浓度来计算单一气体的FED,比较混合气体的总FED值(即各种气体FEDs之和)和预测的总FED阈值,如果总累计的FED值大于预测的FED阈值,在这种浓度下,动物不能安全逃生。 模型建立者认为,当氧浓度不低于13%时,可以不考虑O2的损害作用,最主要的窒息性气体为CO和HCN,因此,上式可转变为 式中,CO和HCN浓度用10-6表示。 当CO2浓度超过2%时,会使动物高度换气而导致窒息性气体吸收增加,此时窒息性气体总FED值将增加,上述式应乘以一个频率因子(VCO2)进行校正。VCO2与不同浓度的CO2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进行计算。 用VCO2校正式上式,得到: 3、刺激性气体FEC模型 FEC模型主要是针对刺激性气体的相对有效浓度(Frac-tion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概念,是各种刺激性气体浓度对能导致暴露试验动物产生效应的浓度的比率之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系统、感官和肺刺激效应可以使用一个总相对阈值浓度概念来评价的。 丙烯醛 谢谢大家! 火球在增大阶段的几何视角为: 火球在稳定燃烧阶段的几何视角为: 大气传输率 大气传输率(S) 为空气中水蒸气和CO2 对热辐射的吸收率,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R 为相对湿度; PV 为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a。 火球在增大阶段的大气传输率为: 火球在稳定燃烧阶段的大气传输率为: 图2 100 m3 的液化石油气储罐10%泄漏所导致火球的D( t ) 、H ( t ) 、E ( t )。 火球在增大阶段和稳定燃烧阶段的热通量之和为: 表2 CCPS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对于100 m3 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产生火球的热剂量随距离变化关系 目标距离x/m Idose(x) KW/m2 CCPS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100 338 192 200 108 57 500 17 9 1000 4 2 表3 热辐射剂量反应关系 热剂量/(KW/m2) 对暴露目标所造成的伤害 40 皮肤灼疼 100 一度烧伤 150 二度烧伤(起水泡) 250 三度烧伤(1%死亡) 500 三度烧伤(50%死亡) 1200 三度烧伤(99%死亡) CCPS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之比较 我们这里对CCPS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所得到的热辐射后果进行了比较, 这里计算了当x= 100 m, 200 m, 500 m, 1000 m 时, 动态模型和CCPC静态模型所得到的热通量的值。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 在相同的位置, CCPS静态模型得到的热剂量明显大于动态模型。比如,在100 m 处, 静态模型引起的是三度烧伤, 而动态模型引起的是二度烧伤; 在200 m 处, 静态模型引起的是一度烧伤, 而动态模型引起的是皮肤灼痛。 案例计算 某运输甲烷的管道发生泄漏并着火燃烧 ,泄漏甲烷的体积为20立方米。已知甲烷的 密度为716.8kg/m3,相对湿度为50%。 突发火(闪火) 液体、气体泄漏后在泄漏源附近扩散,在泄源上方形成气团,气团将在大气中进一步扩散,当遇到火源时发生突然燃烧而没有爆炸,此种火灾为突发火。在此种情况下,处于气体燃烧范围内的室外人员将会全部烧死,建筑物内的将有部分人员烧死。 突发火的主要危害来自热辐射和火焰直接接触。可燃物云团的大小决定了可能造成直接火焰接触危害的面积,而云团的大小则部分取决于扩散和泄漏条件。 突发火事故后果分析步骤 4.1 突发火火焰高度的计算 在突发火模型中,假定突发火是一个火焰以恒定速度传播的过程。火焰可视高度可用近似的半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H为火焰可是高度,m; d为云团厚度,m; s为燃烧速

文档评论(0)

有一二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