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课件(完整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 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 1.2 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 ①不连续; ②各向异性; ③不均匀性; ④岩块单元的可移动性; ⑤地质因子特性(水、气、热、初应力)。 城市化:我国1989年不到20%,2000年为35.7%,2010达45%,为减少占用地面土地,发展地下空间。 人口密度:拥人极限2万/km2,而上海达4万/km2(局部16万/km2),北京达2.7万/km2。 绿化指标:1990年全国城市绿化面积3.9m2/人,上海0.9m2/人(国家要求2m2/人)。联合国建议:40m2/人(莫斯科44m2/人;伦敦22.8m2/人;巴黎25m2/人)。 交通方面 :北京道路面积4.4m2/人;东京11.3m2/人;伦敦21.3m2/人。 1.4 岩体力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地位 (1)1925年泰沙基(Terzaghi)《建筑土力学》 (2)地质力学的岩石力学学派(奥地利学派(萨尔茨堡学派)缪勒L.Miiller)否认小岩块试件的力学试验。 (3)工程岩石力学学派,法国塔洛布尔(J.Talober) 1951年《岩石力学》——最早的代表作。 1963年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岩坡滑动 1966年在里斯召开第一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一届/4年 ) 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2000年开第6届,1届/1年。 全美,全欧。 总之三个阶段:材料力学、连介力学、构造力学。                     3.在固体中可传播的弹性波可分为两类 (1)体波:由岩体内部传播的波(2类)   (a)纵波(又称:初至波、Primary波) 质点振动的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它产生压缩或拉伸变形。 (b)横波(又称次到波、Second波) 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产生剪切变形。 (2)面波:仅在岩石表面传播。 质点运动的轨迹为一椭圆,其长轴垂直 于表面,这样的面波又称为瑞利波。 面波速度小于体波,但传播距离大。 第四章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只介绍 (其它情况太复杂、不介绍) ①、②两个方程求两个未知应力分量 优点:不用本构关系 (2)解方程(脚标P 表示塑性应力分量) 轴对称,塑性区边界是圆周 , 有 在弹性与塑性的交界面上,应力分量和第一应力不变量相等 3、塑性区与弹性区交界面上的应力 式(7-28) 代入(7-27)得, 在以上3式的右边乘上 ,就得到塑性区的应力-应变关系。当 时,为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塑性区应力-应变关系: 几何方程: ⑾⑿ ⑿求得: 5、弹性区的应力和位移 受力模型:相当于内外受压的厚壁圆筒。 边界条件: 6、小结( ) (1)圆形洞室,当 时,出现塑性区。 第四节 节理岩体中深埋圆形 洞室剪裂区及应力分析 岩体强度受结构面控制,岩体产生剪切滑移 一、基本假设: (1)剪切区应力分布近似弹性应力分布。 (2)仅考虑一组节理,并不计间距的影响。 (3)剪裂区的切向应力受节理面的强度控制,并 服从库仑准则。 径向应力,由弹性公式给出, 破坏角 。(见下图) 二、破裂区的应力计算 弹性区的应力,(节理面不多破坏),仅按各向同性同时的应力计算公式。 第五节 围岩压力(地压) 一、围岩压力的基本概念 狭义围岩压力:围岩作用于支护上的压力。(围岩和支护被看成独立的两个体系) 广义围岩压力:支护与围岩是一个共同体,二次应力的全部作用力视为围岩压力。 (1)稳定状态: 二、水平洞室围岩的主要破坏形式 1、围岩整体稳定,可能有局部掉落。  (爆破震动、局部裂隙切割) 2、脆性断裂破坏  拉裂破坏,一般在洞顶。 3、松散、冒顶、片帮→自然拱 4、围岩膨胀底鼓 5、形成塑性滑移面 开挖后→ ↓, ↑ →形成塑性区→在与主应力方向形成 的共轭对称两组滑移面。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