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重点) 2、国内收入的核算方法(难点) 3、国内收入的基本公式(难点) 4、国内收入的相关概念 一、研究对象 衡量指标: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三、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存在非自愿的存货) 第四、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而非中间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因此,产出指的增值,产出等于收入,同时,产出等于支出 第三节 核算国内收入的方法 一、增值法: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支出法(需求法):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总和 三、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生产总值。主要项目包括: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GDP 减折旧 等于:国内净产值Net National Product(NDP) 减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 等于: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加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等于: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减个人所得税 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DPI)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其储蓄-投资恒等式 C+S=C+I 即:S=I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其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C+S+T(T0-TR )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其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X-M)=C+S+T+KR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的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内容: 1、投资与储蓄的相等 2、消费函数及储蓄函数(重点) 3、国民收入的决定(难点) 4、乘数论(重点) 5、加速数(重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1、经济分析中只存在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2、需求量不论有多大,经济制度 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应量, 即需求量的扩大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 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 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 出 均衡产出的条件是: y= E 令: 总支出: E =c+I 总收入: y =c+s 经济达到均衡: 即:I =s 注: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因此,前者是经济均衡的条件,后者则是根据定义得到的实际数字,必然相等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2. 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 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则 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dc2 / d2y< 0) 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则其表达式为: 自发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中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引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的座标中,消费函数C = a + bY的图象如上: (1)平均消费倾: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简称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2)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C。根据定义有: MPC=ΔC/ΔY 二、 储蓄函数 1.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2. 储蓄函数: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如果我们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入,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 = s(Y) (满足条件ds / dy > 0;dc2 / d2y > 0)其图象如上: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新版).doc
- 管理会计第5版冯巧根课后习题答案.docx
- TB10419-2018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2025年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评聘答辩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海尔集团全面预算管理.pdf VIP
- GD&T (几何尺寸和公差).pdf VIP
- 2024年下半年下午软件测评师试题及答案与解析全国软考真题.docx VIP
- 产科危急重症早期识别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资产评估报告范例-资产评估报告房地产.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