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诗”专题素材.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诗”专题 (一)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通过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和用典抒情委婉曲折抒发自己抱负难展,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二)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诗人登高望远并运用典故,抒发自己匡国济世、功成身退、不贪恋禄位的志趣和对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嘲讽蔑视的情怀。 归纳总结: 1、知人论世; 2、以景入情; 3、了解典故; 长安晚秋 赵嘏 作者小传:赵嘏,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时进士落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陪接卿相,以求功名。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找出诗中奠定情感基调的词语并找出体现情感的意象。 凄凉 残星归雁笛声 落红败叶 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晨曦初见西天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南归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思考:此诗中景物描写的角度及作用。一、层次分明。首联总览长安全景,颔联仰视之景,颈联写俯察之景。并随视角变化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变化。 二、情景交融。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用典抒情 鲈鱼正美 : 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南冠楚囚: 用春秋钟仪事,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总结:这首律诗,通过诗人登高见闻,借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典故来表达羁旅思乡和归隐之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结:登高抒怀? 别有怀抱 不得见用之愁; 思归思乡之情; 贬谪异乡之苦; 忧国忧民之心; 吊古伤今之叹; 功成身退之志; 知音难觅之憾。 * * 登高诗回顾此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 表达诗人情感的?此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情感的? 新课研讨: 知人论世 以景入情 “凄凉”二字有何作用? “残星 、归雁 、 笛声 、落红败叶”这些意象如何转达诗人的心声?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如何理解“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中 “篱菊”与“枯荷”之景? 登高诗思想情感探究: 登高 杜甫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壮志难酬,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人民疾苦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