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八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资源保护3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也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 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河南省淄阳县因蓄水灌溉和发展航运,拦河梯级搭坝,壅高河道水位也抬高地下水位,县城内曾一度也要求船行走,沿岸涝碱为害,房屋倒溺,许多肥沃土地大幅度减产,甚至变为不毛之地。 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陕西省华阴县的水涝地和盐碱地已达12万多亩,占华阴滩库区移民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 第四节 土壤污染与防治 污染具有多源性: 工业“三废” 农业化肥农药 城市生活污泥、垃圾 交通运输 沉降 核试验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成因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 ① 由于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 深度,使地下水和土体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通过地 面 蒸发耗损而聚于表土。 ② 利用地面或地下矿化水(尤其是矿化度大于 3g/L 时) 进行灌溉,而又不采取调节土壤水盐运动的措施,导 致灌溉水中的盐分积累于耕层中。 ③ 在开垦利用心底土积盐层的土壤过程中,过量灌溉的下 渗水流溶解活化其中的盐分,随蒸发耗损聚于土壤表层。 次生盐渍化的成因 50年代大搞平原水库导致我国平原地区次生盐碱化面积大增。 (三)土壤盐渍化的防治 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应重点围绕“水”字做文章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 合理灌溉 掌握灌溉时机,排盐而返盐,提高产量。 ② 节水防盐技术 如滴灌、渗灌等,防止大水漫灌。 ③ 减少输水渗漏 ④ 井、灌、排相结合。 2 、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农业结构 水改旱,可有效防止次生盐化; 3 、精耕细作 多施有机肥,控制灌溉水质。 曲 周 盐 碱 土 白 碱 土 危 害 1、高中低 2、二坡碱 3、低中高 水盐运动方向 积盐区 地形与土壤积盐关系 四、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 土壤潜育化是土壤处于地下水和饱和,过饱和水长期浸润状态下,在 1m内的土体中某些层段Eh200mV,并出现因Fe,Mn 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或腐泥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常表现为 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治理方法: 开沟排水,消除渍害 我国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水稻田有400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鄱阳湖平原、珠江 1、开沟排水; 2、多种经营; 3、合理施肥; 4、耐渍品种。 潜育化的治理 五、土壤肥力衰退和污染 土壤肥力退化主要是土壤养分衰退。 全世界养分退化面积为1.5亿公顷左右,占世界耕地面积20%。我国土壤的肥力退化也十分严重,全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农田速效钾含量普遍呈下降趋势我国土壤养分退化面积为0.44亿公顷,占我国耕地的60%,其中南方红壤养分退化面积为0.2亿公顷,占全国的45%,占南方耕地66%。在我国4400万公顷的中低产田中,普遍缺N占59.1%、缺磷占22.9%,缺钾占50%,耕地有机质在5~20g/kg之间,南方低产田N、P、K养分缺乏更严重,而90%缺B和Mo,49%缺锌(赵艺园,1996)。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80年代《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90年代美国布朗的著作《谁来养活中国人》(Who will feed China?),使中国人不得不考虑《饥饿会再次敲响中国的大门吗?》, (一)来自人口膨胀的挑战——如何保证粮食的持续增产 中国目前以每年净增人口1600~2000万速度增长,现已达13亿左右,迄今为止,人类粮食的来源仍主要来源于土壤,尽管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要大规模地进行粮食生产的工厂化是不太可能的。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仍必须通过土壤这个载体来实现。 以人均400kg的消费水平,需要粮食5.2亿吨,比1990年净增长1.1亿吨,平均每年要增加2000万吨,年增长率为2.2%。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耕地的7%,粮食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23.6%。而自1984年以来,我国粮食增产速度变慢。如1978年到1984年粮食产量由3亿吨突破4亿吨,只用了6年时间,而1984到1993年近10年,粮食产量从4073亿公斤增长到4564.5亿公斤,仅上升了半个台阶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