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实秋,原名治华,浙江余杭县人,1902年生于北京;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以小品文著称;风格朴实隽永、风趣幽默。 教学目标一.分析人物形象二.练习给课文加旁注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①)简述演讲背景,让读者对梁启超这样的大师演讲产生兴趣。 第二部分(②--⑨)具体描述这次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梁启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人格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⑩)点明梁启超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对他做出非常高的评价。 明确;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感染影响了听众。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 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肖像与衣着描写开场白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谦逊)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自负) —短是短矣,然人人听后都记得,人人读后都记得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外貌──秃头顶 宽下巴 身材──短小精悍 眼神──光芒四射 步履──稳健 气质──潇洒 演讲内容⒈《箜篌引 》(乐府古诗)⒉《桃花扇 》(清 孔尚任)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公无渡河,(劝你不要渡河,) 公竟渡河。(你还是去渡河。)渡河而死,(落入河中淹死了,) 其奈公何。(让我拿你怎么办啊?)这应该是汉乐府中最短的诗了,和最长的《孔雀东南飞》一样,同是写夫妇殉情之作。据《古今注》中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一天早起撑船,见一个“白发狂夫”,不顾危险,横渡急流。他的妻子追来阻挡不及,夫坠河而死,妻弹着箜篌唱出这几句哀歌后,亦投河自尽。子高的妻子丽玉听说这件事后,有感而发,创出了”箜篌引”这个曲子《桃花扇》: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致使大明江山被断送,清军入关,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里记录了梁任公先生两次哭,结合补充的知识,分析两次哭的原因是否一致? 不一样。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统治者昏庸无能,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而痛心疾首。第二次哭是因为国家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了颠沛流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告实现而哭,是喜极而泣。(突出的反映了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明确:学识渊博,感情丰富,关心国家大事,办事认真严谨,博闻强记,活学活用,深受青年学子景仰的文学家、政治家。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 * * *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 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宣传家 教育家 史学家 文学家 [ 梁启超先生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先后入阁任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财政总长,特别是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