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关系研究摘 要:以临沧世居民族民间信仰和制度化宗教的关系为个案,对制度化宗教和民间信仰关系进行审视,从而得出:多元共存、互融共生与和谐发展是当前民间信仰和制度化宗教的基本关系。关键词:临沧;世居民族;民间信仰;制度化宗教;多元并存;互融共生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089-03周燮藩先生说:“不了解中国宗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历史。”[1]的确,中国的宗教和中国的信众呈现出来的宗教文化与世界很多民族差别较大。在中国,民间信众对宗教信仰有着强烈的“唯灵是信”的色彩,这使得民间信众对宗教的信仰并不像宗教僧侣一样虔诚专业,也使得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融共生的。笔者以临沧世居各民族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的情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展现中国民间信众的这种独特的信仰文化,以及探讨由这种信仰文化体现出的民间信众的深层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一、多元并存:同一民族宗教信仰多元化临沧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地方,在边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撞击、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傈僳族、白族、苗族、回族11个世居民族,11个世居民族民间信仰从古至今都十分活跃。临沧世居各民族民间信仰活动的主要类型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占卜、叫魂和禁忌。临沧世居各民族除信仰传承已久的民间信仰,还信仰制度化的宗教,如基督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临沧世居各民族宗教信仰情况如下表。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临沧世居民族同一民族的宗教信仰多元化,最多的同一民族信仰四种宗教,最少的也是同时信仰两种异质宗教,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制度化宗教与各民族的民间信仰共存。二、互融共生:多重信仰活动在同一事项中呈现临沧世居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仅多元,而且多元的信仰能和谐地共存于该民众的生活之中,这集中表现在各种制度化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能在同场域、同活动中共生,并日渐成为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佛巫共举”是生活在耿马勐简大寨的佤族宗教信仰的最大特色。在他们一年一度盛大的堆沙节(又称泼水节)中,他们将从事“送沙”“拿沙”“捂沙(即洗佛滴水)”和“堆沙”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一方面将其万物有灵的观念,即对沙、水、树的崇拜用节日的形式固定下来,一代又一代对这些河流、山水、树木进行祭祀,同时又利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制度性将这些信仰活动制度化,使其更具有神圣的权威。从而使整个节日成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宗教仪式――赕佛、洗佛、滴水等与民间信仰的祭祀、祈福等活动相互交融。另一方面,在整个节日的活动中,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神职人员(佛爷与和尚)和民间信仰的祭祀人员(“来不来”)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工,所有的活动都由两者共同完成,如:共同制作祭品“花”,共同进行祭祀仪式、共同念祭词等[2]。在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婚礼仪式――“割尾巴”①中,他们不仅要在家中祭祀祖先,还要上山祭献青树,更要到缅寺“滴水献佛”,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林崇拜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宗教活动在这个婚礼中有机融合在一起[3]。居住在沧源永和社区的佤族虽然绝大多数都信仰基督教,但信教的百姓同样从事祭祀祖先、叫魂等民间信仰活动,两种宗教活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同时存在。如:永和佤族在结婚当天,新郎、新娘要扛一棵芭蕉和一棵甘蔗,用一块白布包上茶叶和米到教堂。芭蕉和甘蔗象征着他们婚后多子多福,生活甜蜜。白布包上茶叶和米意为避邪,并预示着以后生活顺顺利利。到了教堂后,由教堂长老主持结婚仪式,为夫妇念经。整个婚礼仪式既有传统的婚姻禁忌、自然崇拜也有耶稣基督的见证,两种异质信仰的互融与共生,形成了永和佤族独具特色的“耶稣见证的爱情、中西合璧的婚礼”[4]。生活在临沧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传统的民间信仰活动大多保留至今。民间信仰与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混杂融合在一起,成为当地傣族信仰文化的一大特点。如:生活在双江勐勐镇公很组的傣族,每年傣历四五月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寨心”仪式,通过举行“送盒”仪式、“召西”仪式、念大经仪式、“叫魂”仪式、送颂经亭仪式来达到祈福、消灾的目的[5]。整个“祭寨心”活动中,民间信仰的主持者安奘和佛爷是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主持人,整个活动,既有民间信仰的各种祭祀活动和“叫魂”活动,又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念大经活动,两种异质宗教的活动在这个“祭寨心”仪式中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居住在镇康县的德昂族,为了防止一种叫“格南木巴流”鬼进入村寨,他们在村寨出入路口都设有“关艾”(即鬼门),每年都举行一次驱鬼(也叫“追鬼”)活动,活动一般在泼水节期间举行。举行活动的当日,村民聚集在寨子里的榕树下,一面堆沙,一面听佛爷、和尚念经,边听经边用一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