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赵翼诗论的审慎之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注赵翼诗论的审慎之作摘 要:江守义、李成玉历时四年多成书《瓯北诗话校注》。《校注》底本精良、校注审慎、注语平实,既是《瓯北诗话》研究的工具书,也是评注赵翼诗论的审慎之作。关键词:《瓯北诗话》;《瓯北诗话校注》;校注;底本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098-02作为清代“乾嘉三大家”之一,“堪称性灵派之功臣”[1]的赵翼(1727-1814)所著的《瓯北诗话》被认为是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部佳作,但一直没有校注本。江守义、李成玉历时四年多对赵翼的《瓯北诗话》进行了校注,并于2013年出版,使《瓯北诗话》终于有了完整的校注本,为《瓯北诗话》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书,也为我们提供了评注赵翼诗论的审慎之作。该书对《瓯北诗话》的底本做了全面校勘,对诗话十二卷的内容做了详细注释,并做了五个附录:《〈瓯北集〉中的诗论粹编》《〈陔余丛考〉中的诗论粹编》《赵翼简谱》《清史稿?赵翼传》(赵尔巽)《瓯北论诗瓯北诗》(钱锺书),以上工作,用力甚勤,也让《瓯北诗话校注》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底本精良对于古籍校注而言,首要的是精选底本,若底本择取不当,往往事倍功半,影响校本的出版价值。《瓯北诗话校注》在底本择取方面,十分谨慎,校注者在其书的《整理凡例》中亦有所提及:此书“底本据《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嘉庆湛贻堂刻本《瓯北诗话》为底本”,而此嘉庆湛贻堂所刻的《瓯北诗话》刻工较精,是极佳之选。另外,校注者还参照其他版本,逐字参校、研究,尽力复原古本原文,校出了《瓯北诗话》较为可靠的善本。《校注》是在十余万字的《瓯北诗话》底本的基础上,校注了近四十万字,最终完成五十万字的校注本,用功之足,让人不免惊叹。当然,这也与二位校注者严密的校注工作分不开,自2007年全国高校古委会对《瓯北诗话校注》作资助立项后,他们便开始了艰辛的工作,查阅了国内外现存的《瓯北诗话》的各种版本、注本,为校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做好了前期的校注准备工作。之后,在进行《瓯北诗话》正文的校注阶段,他们又从研究赵翼及其作品入手,开展了不少研究性工作。①作为《瓯北诗话》的校注者,他们并不是“为校注而校注”,而是在研究赵翼本人及其诸多作品的基础上,来开展《瓯北诗话》的校注工作的。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并参阅了国内外关于赵翼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也积极与国内同行切磋,请教了曹光甫等赵翼研究专家。校注者边校注、边研究,用力甚勤,这也为确保《瓯北诗话校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校注审慎明代陈继儒在其《岩幽栖事》中言,“余得古书,校过付钞,钞后复校,校过付刻,刻后复校,校过付印。印后复校,然鲁鱼帝虎,百有二三。”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校”之繁难,然《瓯北诗话》足有十余万字,“校”之苦,唯有当事者体会最深。《瓯北诗话校注》的校注者知难不退,审慎校勘,他们在《瓯北诗话校注》的《整理凡例》部分就提到该书校勘的四条说明,提及校注底本、校注的诸种参考本,“尽量保持底本的原貌”,但也对明显讹误进行校勘、写校记,等等;所言中肯,在该书的具体操作之中也是按照此说明开展的。如《瓯北诗话?卷五?四》中的“坡公尤妙于剪裁”中的“剪裁”,原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嘉庆湛贻堂刻本《瓯北诗话》中为“剪栽”,而从前后语境判断可知“剪栽”不妥,故校注者在此处出“校记”曰,“剪裁,原作‘剪栽’,从校点本改。”此句之中,校注者“择善而从”,依从了校点本对原本进行的改正。又如《瓯北诗话?卷九?十六》中的“岂必一一指切时事”中的“指切”,十家诗话本作“悉指”,校注者只是在“校记”中提及此点,并没有按照十家诗话本作“悉指”,而是依然维持《瓯北诗话》之原本中的“指切”。可见,两位校注者对《瓯北诗话》一些文字上的讹误,进行了审慎、细致地校勘,也“尽量保持底本的原貌”,为《瓯北诗话》参阅者提供了迄今为止较为权威的底本,此校勘之功,不容小觑。校注者除了对《瓯北诗话》进行审慎校勘之外,还在《瓯北诗话校注》的写作中“以史参酌”来进行“注释”的编写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校注者知道,要校注好《瓯北诗话》,非从赵翼本人及其作品入手不可。就赵翼个人而言,他是史学大家,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作品传世。赵翼对诗亦有十足之兴趣,他所撰的《瓯北诗话》,或可称为其“读诗札记”,其中难免渗透赵翼的“史学思维”,可以说,“史学品格是《瓯北诗话》最鲜明的特色”[2]。而校注者在该书的校注之中,也十分关注赵翼《瓯北诗话》中的这一“特殊现象”,他们审慎校注,在行文之中多引史之内容入“注释”,如《瓯北诗话?卷一?一九》中关于李白的相关注释,校注者给出了《新唐书》所记载的具体内容。《瓯北诗话?卷五?十五》中关于苏轼的相关注释,校注者给出了《宋史》卷三百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