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古典诗歌比较阅读举隅.docVIP

运用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古典诗歌比较阅读举隅.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用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古典诗歌比较阅读举隅比较阅读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开展比较阅读的训练是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将会帮助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作品编为一组,相互对照,辨析异同,用以识别作品特征,提高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赏优汰劣和触类旁通两个方面。将比较阅读运用到古典诗歌的学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其鉴赏能力。古典诗歌的比较阅读具体说来,有不同诗歌题材的比较,不同诗歌同一意象的比较,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的比较,不同诗歌选材立意的比较等。比较鉴赏要从异中求出同来,也要从同中求出异来。现举隅如下。一、人物形象特点的比较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品质,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等。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采?摇莲?摇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摇莲?摇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s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两首诗都以“采莲曲”为题,都以荷叶、荷花为背景来描写人物,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充满青春活力;主人公身穿罗裙,脸似芙蓉,嬉戏荷田。该诗营造了自然环境与采莲女浑然统一的整体背景。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的采莲姑娘;深藏荷田,遇郎欲语未语,低头微笑。该诗刻画了一个遇见恋人娇羞腼腆、纯真质朴的采莲女形象。两首诗都传达出诗人的欢悦、惊喜之情。二、情感基调比较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2.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送 柴 侍 卿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摇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扣住《送》诗“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黄》诗“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三、意象特点的比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统一,是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例3.以下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试作简要分析。咏 白 海 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 白 海 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的内心世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