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与文化: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铜器手工艺调查.docVIP

雕刻与文化: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铜器手工艺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雕刻与文化: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铜器手工艺调查摘 要:在多样化的文化世界中,民族文化不仅受到异文化的冲击,还可能接受和认可异文化,接受的原因在于不同文化体系持续性的接触后,异文化一定程度上蕴含了民族文化所需的要素。通过田野调查,还原一个云南白族银器村寨与藏区文化之间的交融影响实态场景,探究在异文化和机器加工生产的双重影响下,民族传统工艺的本真性问题。关键词:大理;新华村;银铜器;手工艺;本真性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080-02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是一个以打制银铜手工艺而闻名的白族村寨。鹤庆银器一直以来最主要的销售对象是藏彝走廊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近年来,在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变迁中,鹤庆银器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发生了文化变迁,其制作方式、销售对象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异文化对民族文化系统的冲击,鹤庆银器历史中“小炉匠”的技艺在与西藏文化体系发生持续性接触后,技术开始有了多样性的发展,器物符号上出现文化体系的“顺涵化”。在此过程中,鹤庆银器是不是还保持着本真性?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传统民族工艺在多样化的文化交融中的本真性问题。一、鹤庆银器的文化渊源新华村位于鹤庆县城西北角凤凰山下,是大理州北端的行政村,包括南翼、北翼、纲常河3个自然村。南翼村几乎家家都有从事银铜器手工业的匠人,十分典型。由于当地土地面积小,这里一度是个贫穷的地方。打制银铜器可以补贴家用,这成为促使他们手艺发展的诱因,使鹤庆的银匠家庭现在的家庭收入都在全国的一般水平上。新华村的匠人其前身是“小炉匠”,他们走南闯北传承着祖辈的手艺,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贵州以及云南的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足迹。他们走村串寨帮人修锅焊补炉,在外面赚些小钱糊口。走南闯北的坎坷经历对其后来的技术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今天新华村手工艺能脱颖而出也与外出打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西藏市场的开发是新华村今天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原来新华村的“小炉匠”多往南走。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有一批年轻人开始向北走,从丽江出发,经宁蒗、大凉山、成都、汶川、茂县、马尔康入藏,从甘南、果洛、玉树直到那曲,甚至把手艺做到了阿里。这条路线对于当时的新华人来说不仅是一次开拓市场的远征,也是技术学习、文化见闻增长的旅途。这条路线,由云南至西藏的南北线,经过了民族学上提到的“藏彝走廊”以及藏区的大半部分。藏彝走廊上各个民族既相似又不同,让新华人对不同民族对器物的喜好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得到了极大丰富。藏区制造铜银器的历史久远,西藏工匠制造法器的各种技术都使他们叹为观止。如果说经过藏彝走廊的旅程对他们来说是零星地“偷技”,那么西藏的银器制作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是进修。西藏地区对银器的大规模需求极大刺激了新华人对于藏传佛教法器制作的兴趣,他们从最初模仿贩运,发展到进入西藏学艺开店,促进了新华白族银铜手工艺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华村最为著名的银匠要数寸发标。他1978年初中毕业随父学艺,走南闯北,先后到过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区。1987年到拉萨从事民族手工艺的开发研制,设计制作了大量佛事和藏民族生活用品。1996年回新华村创办“寸发标手工艺作坊”,制作以九龙杯、酒具为代表的民族手工艺品。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掌握了金属雕刻制作的技艺,能用黄金,白银和黄、红白铜等做原料,设计制作出数十种民族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主要有九龙壶酒具、九龙喷雾火锅、鹤阳八景酒具、九龙奖杯。1996年首创的“标样牌”九龙酒具获国家专利。1999年被云南省文化厅首批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他还被授予联合国手工艺大师的称号,是手工银器制作的第一人[1]!当年寸发标受到西藏人手工制作的唐卡的启发,试图将铜银等材料做成唐卡。他看到西藏政府送给来访外宾的布达拉宫图案挂毯,使他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以此为契机,寸发标完成了他成为寸大师的转变。之后他给西藏塑过铜佛像,其手工艺品被送给日本、韩国、英国等来访的外宾。寸发标还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地最为重要的庙宇玉皇阁中的金佛由他与别人合力完成。他对于当地争取国家旅游村出过力,他开的鹤庆标祥九龙手工艺品加工厂也带动了本村人致富。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是大理的荣誉市民,而赠送给金庸先生的大理州金钥匙就由寸发标打制。寸发标的经历是杰出白族工匠发展的缩影。鹤庆银器的文化渊源表明白族的银铜手工艺不仅体现了白族的少数民族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西藏古老文化的神圣性。二、鹤庆银器的加工模式家庭手工艺作坊是鹤庆新华村传统的生产单元,这种作坊普遍是由家庭成员及徒弟构成的小型作坊。在工艺上,机械化程度较弱,保留较多传统手工加工成分,主要以运用藏族纹案,生产藏式器物为主。家庭手工艺作坊的典型代表是寸光伟的“光芝原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