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躬行群众路线
“走”出来的凝聚力
——上海长宁基层党组织二十年坚持开展“凝聚力工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5日 ? 01 版)
长宁区虹储小区里,居民自发立起的“感恩石”镌刻的是“凝聚力工程”20年的一个缩影。资料照片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如何做实?群众路线怎么走好?社区基层党组织能否成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坚实基础?上海长宁用20年“凝聚力工程”的实践和探索,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
????夏日的傍晚潮湿却凉快。居民们陆陆续续下班回家,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小区霎时热闹了起来。邻里间的招呼声、锅铲的摩擦声、饭菜的香味,小区的空气中飘荡着温馨。已是下午6点,可朱国萍并没有下班回家,而是按响了她要走访的居民家的门铃。
?
????每个月至少要走访50户居民家庭,是每个居委会干部雷打不动的工作任务,而作为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朱国萍更是要以身作则。无论是老居民,还是新来的租房户,哪家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有什么喜事和愁事,她心里都有一本账。
?
????朱国萍的状态,是长宁居委会干部的常态。20年间,从一场发轫于华阳街道的“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大规模走访开始,上海长宁“凝聚力工程”建设历经4届区委,一任接一任地持久开展,成为“社区党建最早、最长的典型”。
?
“感恩石”上写了啥
?
????朱国萍所在的虹储小区,路边浓绿中立着一块假山石。石头上刻着3个鲜红大字:“感恩石”。大字右侧几行小字:“以此感谢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落款写着:“虹储小区居民立。”
?
????这是小区居民自发集资立起的感恩石。一位路边纳凉的居民告诉记者,在虹储小区,居委会干部被亲切地称为“三五牌”——“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这是朱国萍在实践中“走”出来的工作法。
?
????10多年前的虹储小区,道路不平,自来水管、下水管道老化,空调滴水影响居民休息。朱国萍带领居委会干部四处奔走,啃下了社区改造的“硬骨头”。路平了,灯亮了,墙白了,有绿了,水通了,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
????近年来,开放的上海迎来大量的新上海人。对新搬来的居民,朱国萍和居委会干部总是主动上门,帮一下忙,聊一段家常,问一声需求,送上一份“居民公约”。联系借读学校、寻找钟点工、帮助就业……居民的烦心事,党员干部早就想在了前面,做在了前面。
?
????一块“感恩石”,镌刻的是“凝聚力工程”20年的一个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一件件小事中聚拢了人力,凝聚了人心。
?
????长宁区区委书记卞百平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20年来,“凝聚力工程”始终把居民群众的小事当做夯实执政基础的大事。坚持群众路线,是贯穿“凝聚力工程”的一条红线,也是这一基层党建品牌焕发持久生命力的灵魂所在。
?
“电子日志”会说话
?
????20年,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在变,“凝聚力工程”也在与时俱进。
?
????地处沪西中心城区的华阳街道是“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20年前,这个只有0.61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大量下岗职工、动迁居民和返沪知青,密密麻麻的棚户一眼望不到头。
?
????“当时觉得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就想带着街道干部挨家逐户走访老百姓,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正是这个朴素的想法日后演化成了持续推进的“凝聚力工程”。
?
????如今,人户分离、流动人口的比例大幅上升,新上海人群体“融入社区”的需求上升,“凝聚力工程”靠什么凝聚?
?
????在华阳街道华四居委会,今年26岁的“块长”陈敏正在电脑前录入当天走访的情况,写作“电子走访日志”。
?
????这是华阳街道的一项创新。新形势下,“凝聚力工程”触摸民意的“触角”还在不断延伸。涵盖辖区内全部实有人口,将社区7000多名特殊人群细分为残疾人、独居老人、刑释人员等9个类别:重症精神病人、高龄独居老人每天探望一次;闲散青少年每周上门一次,了解求学求职进展……一旦因疏忽或忙碌没有按时完成“家访”,“电子走访日志”就会亮起“红灯”。
?
????提升能力,长宁的居委会干部都赶起了“时髦”。华山居民区书记叶华,走访居民时遭遇“门难进”,便想到网络平台,先后创办了居委会网站、居民区书记博客、小区手机报等。最近,60岁的叶华又开了居民区微博。
?
“连心桥”引来接力者
?
????面对所有制多元、价值观多元、利益主体多元的新变化,面对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凝聚力工程”如何保持活力?从凝聚党员、凝聚群众,进而凝聚社会,成为新课题。
?
????和华阳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一墙之隔的,是创意园区的必易园。中间架着一座“桥”。桥这边的白领,时不时去活动中心健身;桥那边的居民,常常参与园区的公益活动。
?
????“这是座‘连心桥’,我们服务好企业和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