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洋务运动的时间?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3)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4、洋务运动的结局是什么?标志是? (1)破产; (2)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探索史。面对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肆入侵和疯狂瓜分,中国人民在思索着寻找一条救亡图存之路……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7课 戊戌变法 1、戊戌:wù、xū戍—[shù]、 戍边 2、记忆口诀: 横戌(xū), 点戍(shù), 戊(wù)中空, 1、变法(改革):是自上而下由统治者实行了为了巩固统治的措施 2、革命 :是自下而上的由被统治者实行的为了推翻统治者的运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指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出现的中国人自己办的中国近代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 三.“变”的败因、启示 四.评价 二.怎么样“变”—经过 一.为什么要变—背景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练习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 :公车上书 创建政体 创办刊物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思想论战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思考:该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明了什么? (1)社会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2)面对列强的瓜分,为了拯救中国,爱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掀起了一场改革运动。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时间: 2.地点: 3.代表: 4.目的: 5.结果: 1895年春北京 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 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轰动了全国,最终失败。 6.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变法的开展: 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序幕: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 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组织) 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强学会遗址 光绪皇帝梦夺权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要变法图强。 2、光绪帝想利用维新变法之机,夺取实权,改变傀儡地位。 光绪皇帝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 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 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 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 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 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 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顽固派 维新派 这次论战的结果是:康有为反驳了荣禄,荣禄气得中途退场。 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 (二)百日维新——高潮 1.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山东胶州湾; 3.人物: 光绪帝让康有为筹划变法 5.主要内容 4.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夺权、抵御外侮 2.时间: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文化教育上: 思想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有利于军事强大 6.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变法历时103天。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标志戊戌变法失败。 变法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林旭 谭嗣同 刘光第 康广仁 杨深秀 杨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与教训 1.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态度、方法、力量) (3)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没有为变法提供良好的环境 2.结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
文档评论(0)